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夏本纪。。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
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 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 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及山川之便利』
大禹治水我们从,『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 ,度九山』这句史文上,就能看出他工程操作的步奏。
『开九州』
这个『开』是挖掘排水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该围则围,该疏通则疏通 ,该排出则排出。
『通九道』是修出大的人工渠道,引积水归向长江黄河的主流,浩浩荡荡归于四海。
而且大禹将黄河长江的九道主流,以及他的支流互相连接起来,州州互通 并为运河,开辟了水路运输。
『陂(pō)九泽』
这个『 陂』是个通假字,通泊 ,是围水蓄积大湖。
『泽』是湿地 湖泊。
『九泽』指的是哪九个泽呢?
这里指的是大陆泽,雷夏泽,大野泽, 潘阳湖等九大湖泊,九大湖泊的水,既有患水蓄积,也有地下水补给,天长日久形成巨大的水潭。
这种情况下,大禹就顺势而为,将这些已经形成的大湖泊给于加工,修高堤坝,让它形成活的自然湖 永不干涸,湖的一面留有出水口,让多余的水顺着人工挖掘的渠道,流入他旁边的大河,再回归大海。
这些天然湖有很大的实用性,能蓄养水产 能灌溉农田,能解决地方大众的人畜饮水,调和干燥气候 灌溉土壤等等,充分利用水资源。
『度九山』『九山』是哪些山呢?
即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引水归海 阻在大山 利也在大山,大的山脉成为天然屏障,水不能淹 。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就让九条大河顺着山脚,从人工清理出来的渠道流向四海,在山山水水当中大禹劳苦奔波,大江南北 黄河两岸,都留下他治水的深深脚印,最后终于排除了水患。
治水工程圆满以后,大禹是不是一劳永逸,可以休息了?
不能的,后面的问题还有一大堆,需要他继续去处理,水灾排除以后 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我们再看史文
『 令益予众庶稻 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 调有余相给 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及山川之便利』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众庶』是广大人民
『稻』粮食种子 稻种
『卑湿』是水稻喜湿。
刚刚排除患水的湿地,种其他的农作物不合适。
但大面积种植水稻,再合适不过了,自从水灾排解导归正流以后,全国各地的可种植面积,大幅度见了天日,又恢复到原来的面积。
曾经被水灾淹没之地,现在是肥美的土壤,平处可以种粮,高处可以栽树,困扰人民的毒虫蚊牤也不见了。
老百姓当中的风湿病,也大大的减少,广大群众喜不自胜,这下可不愁没饭吃了,从此以后都是好日子。
如此之多的肥土,养活人口绰绰有余,可是当人们高兴之余又犯了愁,粮食种子从何而来呢?
旧年就那么一点点可种之地,家家户户只留了一点点稻种,从哪里找多余的种子呢?
粮食种子不够用,看看到了播种之时,人们很着急。
这时候大禹让他的得力助手,贤臣益上奏帝舜,号招全国各地有余粮的家庭,勇跃捐献粮种,朝廷给予高价回收,老百姓在当时都非常感激朝廷,为人民治水的恩德,大户人家纷纷捐赠,很快的排除水灾的地方都播下稻种,当年粮食大丰收,国家的粮仓一时充足,人民脸上笑开了花。
帝舜让主管农业部门的贤臣后稷,将余粮公平的分配到贫苦大众的家家户户 ,按照人头公平的计算,人多的家庭分得多,人少的家庭分的少,一视同仁 一家不漏,因此人民无不欢喜。
我们看史文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
调有余相给 以均诸侯』
这个『予』是救济
『众庶』是广大的普通人民
『难得之食』是什么呢?
难得之食就是每个人的口粮,天下最好的食物莫过于,能止饥止渴的粮食与清水,日常生活当中就算是丰年,我们都要节衣缩食,勤俭度日,万万不可铺张浪费 糟踏粮食,那是无形中消耗自己的福报,人为的制造灾荒,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当中,一些地方的水灾排除了,而另一些地方的人们还在受苦,因为耕地太少,连年闹灾,大禹就上奏帝舜,将脱离水灾之地的粮食,衣物 调拨给尚处水灾的地区。
『以均诸侯』是让天下苍生都分享治水以后的大丰收,贤臣益还有后稷,为此事劳苦奔波,唯恐落下一个饥民。
分配救济财物细致而公开,两袖清风 一颗热心,深得人民的拥戴。
逃避是边关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那种日子还是在原始状态,没有医药 没有粮食,就靠打猎生活,饥一顿,饱一顿,就跟动物一样,打到了就有得吃,打不到甚至他们好多天都吃不到一顿饱饭,当时的朝廷对这些少数民族,特别的关照,这是帝舜恩泽天下的成绩。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及山川之便利』
『行相地宜』
是考察各地的收成怎么样,适宜种什么,在治水过程中大禹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治水之事,还要部署治水之后人们的种植情况,国家的税收这个具体情况。
哪个地区适应生长什么植物,
大禹经常与熟悉 农业种植的后稷商,让朝廷调拨粮食种子过来,中国的版图幅员辽阔,东南西北各地的水土 气候,自从大禹将水灾排出以后,大面积的土地需要种植什么,这必须考察到位,以备来年的粮食种子,然后将统计出来的数字,禀报朝廷。
否则种之不当 则无收获,根据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庄稼,因地制宜。
所以我们看到主管山林川泽官员,与主管农业的后稷,经常跟随在大禹身后,三个人在治水过程中形影不离,都受了很多的辛苦。
中国的南方地势低凹 气候潮湿,适应种植水稻,而中国的北方 ,海拔高耸 气候干寒,则适应种冬小麦,这都是现代人的常识。
『所有以贡』
这个『贡』是给朝廷所教的赋税,供给朝廷哪种礼物,朝廷根据不同的地方,,粮食产量多少以定税赋,地区土壤与粮食的产值不等,赋税也不相同,朝廷所接纳的贡品也各有特色,南方各诸侯国 上贡国库的粮食是大米,北方则是麦子。
所贡给国家的都是地方的特产,民间的商人因为有了水运交通,南货北售 北货南售,全国的经济网在运河交通便利以后,慢慢形成了规模,有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全国的物流系统四通八达,各地的商品互相交流卖买,市场空前繁荣,南方人可以吃到白面馒头,北方人也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中国古代的四大工程,运河就是其中之一,大禹是运河之父,因此后人封大禹为山水神明。
我们再看史文
『禹行自冀州始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冀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当时的国都,地处华北平原的腹地,尧舜时期为九州之首,国家的京都所在地,
治水工程理所当然要从这里着手,先将门前的水患清理干净,这是最紧要的,治水工程是朝廷寄于厚望,全国人民渴盼已久的大事,治水工程开始的时候,全国上下无数双眼睛都盯着大禹,前一次治水在他的父亲鲧手里,失败告终,这次大禹能不能治水成功,帝舜心里的压力非常之重。
『既载壶口 治梁及岐』
这个『壶口』就是今天的黄河壶口瀑布这里,介于陕西省与山西省交界处。
『梁及岐』
这个『梁』是山西梁山
『岐』是陕西省宝鸡市范围内,这之间关乎黄河流域的疏通,壶口是个关键的地方。
『梁及岐』是黄河流向大海的必经之路。
『既修太原 至于岳阳
覃怀致功,至于衡、漳
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
常、卫既从,大陆既为
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这是大禹一行治理冀州水灾的具体工程,大江大河的归宿是大海。
而将冀州一带的患水引归黄河主流
首先要将黄河壶口这个关键部位
水流狭窄之处挖深挖宽
让湍急的水流平稳通过
四面八方排N进黄河主流的水量非常之大,壶口是要塞,壶口这个地方经过括整以后,避免了水流的第二次漫溢。
『壶口』顾名思义,水流经过的地方,就如同整壶的水往出倒一样,稍有不畅 则四面倒溢,淹没田地 造成大的水灾,将壶口部位加深拓宽,大禹这个方案很好 也很及时,壶口畅通以后,一路流注来的黄河水。
再也不会在上游各省滞塞停留,从源头上减轻了患水的积滞,给后面的疏通工程减轻了负担,壶口以南的黄河各支流。
因为主流的畅通,水位明显下降,周边也干燥起来,不久以后 翼洲的水灾消失了,大量的陆地从新出现,被温暖的阳光晒得干爽,人们又能播种收获了,壶口疏通工程圆满以后,大禹顺着黄河主流经由山西省的走向,继续引排。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岳阳』的这个『岳』是太岳,我们熟悉的太行山脉。
『岳阳』的这个『阳』
是太行山脉的南边,阳为南 北为阴。
『太原』即今山西省会
『既修太原』是将长期积滞在太原一带的患水,引导向途经此地的黄河主流,再让它一路流归勃海。
『覃怀致功,至于衡、漳』
『覃怀』又称做河内,古代中国黄河之南。
『致功』是大禹成功的将黄河,以南的大片积水排干净,露出肥沃的黄土。
『至于衡 漳』的这个『 衡 漳』是衡水与漳水。
『衡水』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京、津、石三角中心,环渤海湾这一带。
『漳水』即今河北临漳之水流
『衡 漳』二水 都属黄河支流,大禹将周围的积水引向衡 漳,再由衡 漳二水疏通黄河主流,这样呢冀州地面上再也没有了积水。
『其土白壤 赋上上错,田中中』
意思是这一带的土质,是柔和的白土,冬小麦产量很高,玉米 高梁也很好生长。
『赋上上错』
『赋』就是税赋
『上上』是第一等
这个『错』是参差不齐,虽然是同在一洲,但土地有优有劣,朝廷根据不同地段收缴税赋也不等,并不是一刀切,上好的地土 收上上等赋税,产粮多则税赋多 ,产粮少则税赋少。
『田中中』是中等产粮地区,则定中等赋税 很公平。
『常、卫既从,大陆既为
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这个『常』是常水 又名恒水
山西大同一带
『卫』是卫水 河北灵寿一带
『既从』是这两支水流驯顺通畅
不再阻塞
『大陆既为』的这个『大陆』
即河北巨鹿一带,当时是水灾最严重的地方。
『既为』跟前面的既从是一个意思
『鸟夷皮服』
这个『鸟夷』
这个『鸟』通岛 海岛的岛
『夷』
是中原人对外族人民的称谓,只要他不属于中华民族。
我们看中华人都将他叫做外夷,这里指的是古代靺鞨族和渤海国人民。
渤海的海岛上住有人,但这些人当时不属于中原领导,大禹治水的时候,才将他们归属到中国的版图上来。
『鸟夷皮服』是这个『皮服』
是这些民族还没有融进中原文明茹毛饮血 ,身上穿着的是动物的毛皮,那生活条件非常落后,这些野人大禹治水的时候,给他们带去粮食,带去衣服,才将他们出原始的生存状态中,解脱出来。
大禹排除了困扰着太行山脉,燕山山脉一带的患水,这些野蛮人也喜欢的高兴,没有了水灾的隔碍,他们也融入中原文明。
『夹右碣石 入于海』
大禹在翼洲治水的工作到此成功
终于将由陕北
山西 河北一带的积水
引进黄河主流 导归到了勃海
『夹右碣石』的『夹右』是顺从
『碣石』这个碣石就是碣石山,就是大诗人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那个碣石山,属于燕山山脉,紧靠勃海,至此翼洲恢复了水灾之前的美丽富饶 ,人民安居乐业。
『济、河维沇州。九河既道
雷夏既泽,雍、沮会同』
这做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