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哈雷彗星命名源于(哈雷彗星是人名还是地名)

华峰博客 95

在民间传说中,扫把星一直是不祥的象征,它会给人们带来厄运,其实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所谓的扫把星,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哈雷彗星。可是您肯定不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对天象的观测中,扫把星在历史上曾经常出现,并且还被古人多次记录了下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哈雷彗星又来自于哪里?如果您想知道,就让我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哈雷彗星的命名,源自于一位名叫埃德蒙·哈雷的英国物理学家,当时的埃德蒙·哈雷对于彗星很感兴趣,为了能够研究彗星,他甚至每个夜晚都要仰望天空。通过对彗星的深入观察,以及查阅大量的资料,哈雷惊讶地发现,某一类彗星的出现可能存在规律性,随后在缜密的计算下,他准确的预言了该类彗星下一次出现的时间,至此掀起了天文界的一场轩然大波,以至于后人都将该类彗星定义为哈雷彗星。

关于哈雷彗星的出现,我国有着最早期。最完备的天文记录,据天文学家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7年至清宣统2年的2150年中,哈雷彗星总共出现了29次之多。如《春秋》中记载: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以及《史记·始皇本纪》中说: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在欧洲的土地上,观察者们同样见过哈雷彗星的身影,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在公元前11年左右。至1066年4月时,哈雷彗星再次回归,而它的出现却令百姓联想到了恐惧与不祥,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彗星的出现一定会带来战争,这一场景也同时被画家绘制在了贝叶挂毯上流传后世。

到了现代,随着天文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种科技设备的革新,人们不再视哈雷彗星为扫把星,而是想从一个更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它、观察它、以及了解它。

1986年,科学家们在哈雷理论的基础上,推测出了哈雷彗星回归太阳系的时间。同年,哈雷彗星果然如期而至,这令天文学家们异常兴奋,而他们此次也为哈雷彗星的到来做足了准备,地球上总共有6个空间探测器因此而发射,专门用于考察这位神秘来客。

哈雷彗星究竟是什么样子?探测器发回的分析报告给出了答案。原来彗星的主体是一个彗核,它是由某些固态物质(一说是冰块与尘埃)组成的,而在彗星的飞行过程中,由于速度较快形成高温,致使周围形成了厚厚的气化层,光线一旦照射到气化层时就会发生强烈的反射,继而形成拖尾的效果。

谈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好奇,哈雷彗星既然如此频繁的光临太阳系,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天文学家们一直有两种看法,并且还因此争论不休。

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这些彗星都来自于太阳系之外。在太阳系的外部,有一片名叫奥尔特的星云,这片星云称得上是一个储存量巨大的彗星仓库,其中的彗星数量大约有1万亿颗左右。

奥尔特星云与太阳的距离很远,相当于太阳与地球距离的数万倍之多。在奥尔特星云的内部存在着大量不稳定的彗星,而一旦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有所改变,就会令一部分彗星脱离星云,继而进入太阳系之内,成为太阳系的彗星。

另一部分天文学家则认为,彗星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云形成的星体。这些气体和尘埃云经过瓦解凝结形成晶体,在聚合成团形成彗核。在太阳系运动的过程中,其强大的引力会将小型彗星吸入其内,进而令它们在太阳系之内高速飞行。

在哈雷彗星来源的问题被解决之后,下一个问题便是哈雷彗星究竟会去往何处?它是否会永远存在?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哈雷彗星也相当于一批零散的陨石,虽然它有着76年回归一次的规律,但是天文学家们发现,这块巨大陨石的体积在逐渐变小。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星体高速飞行时会与产生高温,星体的本身也会有所损耗,尤其是当其靠近太阳时,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据天文学家的测算,在哈雷彗星离太阳较近时,每1秒至少要损失40到50吨的物质,而彗核的总重量约为1100亿吨,也就是说,哈雷彗星每运行一周,大约要损失掉2亿吨的物质,最多几十周,两到三千年的时间,哈雷彗星就会彻底土崩瓦解,从太阳系消失。

宇宙的无比浩瀚令人难以想象,在这个巨大的空间中,地球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而作为更加渺小的人类,我们所要探索的道路将更加漫长。不过小编还是坚定地认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天文学家终将会揭示更多未知的谜团。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