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每次看到这句话,人人脑中都会浮现出一个征战沙场、百战百胜的英雄—项羽。历来关于项羽的故事就不绝如缕,如他的破釜沉舟、霸王别姬、鸿门宴、霸王举鼎等,都是家喻户晓,并且项羽的形象也不断出现在电视荧幕上。如2011年的电影《鸿门宴》由冯绍峰主演的项羽,就将这个悲剧英雄演绎得真情动人。
自汉以后,各代文学家都对项羽的事迹发表过看法,如李白的《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孟郊的《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和杜牧的《题乌江亭》等作品,或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赏,或是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但不管怎样,项羽的形象总是深入人心。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物,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向来是争议不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项羽为何不过乌江?这个问题千百年来不断被人所讨论,现在,小编总结出几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以供各位参考。
第一种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给出的。他认为,项羽之所以不过乌江,是因为项羽自认为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原文为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由此看来,项羽是觉得自己辜负了楚国人民的期望,并且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部下也都撒手而去,他就更没有脸面回去了。司马迁这样记载项羽不过乌江的原因,也反映了项羽为人重情重义,不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这种观点是对项羽的称赞。
第二种观点则是认为,项羽之所以不过乌江,是因为他害怕遭到欺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项羽的逃跑路线。项羽在被刘邦汇集各路诸侯围攻而逃亡时,在途中遇见了一个农夫。他询问农夫逃跑路线,结果农夫给他指了相反的方向,这才导致项羽被追兵追上。所以当他遇到乌江亭长时,亭长让他坐船逃走,他自然不能不产生怀疑。再者说,如果他真的再被亭长所骗,那真的会为天下人所耻笑,因此,心高气傲的项羽自然不能遭受这种屈辱,所以,他不过乌江,也就说得通了。
第三种观点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绝望的观点了,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杜牧《题乌江亭》这首诗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其中卷土重来未可知反映了杜牧对霸王东山再起的信心。可是,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项羽认为卷土重来亦有可能失败,所以他才会放弃这种逃生的希望。因为对于出身名门望族的项羽来说,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慷慨赴死,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一世英名。
这三种观点,都是后人对项羽不肯过江的猜测。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项羽不肯过乌江,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你认为哪种原因更接近历史真相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