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特别是经过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运动后,逐步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三大标志,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传承至今的基本政治品格。三大作风不仅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人格的力量,即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与光荣传统,也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真理的力量,即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实事求是。
一、作为工作态度和方法的实事求是
毛泽东指出:中国有两个教条,一是旧教条,二是洋教条,都是思想上的奴隶。(《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366页)如果说五四运动打破了旧教条的奴役,那么延安整风针对的则是洋教条。因此,毛泽东反复强调这是一场旨在打破思想迷信与束缚的启蒙运动。如何破除教条主义的奴役呢?答案就在于实事求是。因此,延安整风是从整顿学风开始的,也就是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改造主观主义的学风。
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谦逊的工作态度。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6页)。1941年8月5日,毛泽东在给谢觉哉的回信中讲道,事情确需多交换意见,多谈多吹,才能周通,否则极易偏于一面,客观地看问题,即是孔老先生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各去所偏,就会归于一是,事情只求其‘是’,闲气都是浮云(《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7页)。1943年,毛泽东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中指出,对工作要有谦逊的态度,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要得浮肿病(《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实事求是也是一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什么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如此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资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正因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就需要开展广泛、深入、长期的调查研究。1941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及《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设立调查研究局,毛泽东亲自担任局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41年9月13日,毛泽东在向中共中央妇委、西北局联合组成的妇女调查团作关于农村调查的讲话中指出,情况是逐渐了解的,认识世界需要不断地努力。我们是信奉科学的,不相信神学。所以,我们的调查工作要面向下层,而不是幻想。同时,我们又相信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页)。
二、实事求是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
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并坚持把这些原则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出发。
一是在工作态度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毛泽东指出,群众观点是我们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同上,第475页)。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要破除主观主义的傲慢与偏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以谦逊认真的态度,拜实践为师、拜群众为师。1944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特别强调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要防止骄傲,他说,骄傲是最害人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上了骄傲不少的当。骄傲像一个包袱,什么人都可以背上这个包袱。现在是要放下这个包袱,放下这个包袱才能接近群众(同上,第513页)。这里所说的骄傲,集中体现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路线上。左倾路线不仅形成了脱离党外群众的宗派主义,也形成了脱离党内群众的宗派主义,破坏了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造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因为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把他们俘虏起来,充作自己的用人,而工农干部不易识破他们;也可以吓唬天真烂漫的青年,把他们充当俘虏(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9页)。
1945年1月30日,英国《新闻时事报》发表斯坦因写的《毛泽东朱德会见记》一文,文章记述道,在几次长谈中,毛泽东告诉斯坦因的第一件事就是: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群众的小学生,如果我们要争取到胜利与和平,群众的意见与经验一定要作为我们政策的基础。(《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76页)1942年12月底,毛泽东在接见八路军新四军干部时,听说陕甘宁边区一家老百姓给一个分区司令员提了意见,很高兴地说:这是天大的好事!那个老百姓很有觉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老百姓受官府的气,受当兵的欺负,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现在他敢向我们一个分区司令员提意见,敢批评这位‘长官’,你们看这有多么好!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同上,第419页)
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善于践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坚持群众路线的科学领导方法,就要求我们在制订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共产党的作用,就是要集中人民的意见,作出决议,并坚持下去。将原料加以制造成为精制品,即是决定政策,造成作风,人民可以教给我们许许多多事情。我们的任务就是听从他们,学习并了解他们的经验、愿望、批评,确定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的总和,再作为政策交还给他们(同上,第369、576页)。我们需要像拣破铜烂铁一样将不同意见收集起来,经过熔化,准备修正我们的思想上、工作上的毛病和错误(《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
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与密切联系群众是内在统一的?因为二者有共同的遵循:那就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毛泽东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由此可见,要掌握好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就要在做决策、抓落实中切实贯彻好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反,如果背离了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在思想方法上就会表现为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主观主义。1955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事物在时间中运动,到那个时候该办了,就要办,你不准办,就叫右倾;还没有到时候,你要勉强办,就叫‘左’倾(《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6页)。同样,如果背离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就会造成党群关系上的割裂,具体表现为命令主义或尾巴主义。毛泽东批评道,命令主义的错误在于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而尾巴主义的错误则在于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总之,正如《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开宗明义指出的那样,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同上,第897页)。只有做到这两个结合,才能破除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科学地制定政策,有效地贯彻政策。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总结道,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同上,第1095页)。
三、正确的批评必是实事求是的批评
毛泽东认为,整风运动之所以发挥很大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同上,第1096页)。正确的批评使党内团结,错误的批评使党内分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批评呢?
首先,正确的批评指向真理,是实事求是的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解决党内矛盾的重要方法,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工作中间犯了错误,哪一个会没有呢?犯了错误就要改正,叫作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马列主义的方法,基本的是分析的方法,要讲老实话,才能纠正错误,求得进步。如果自以为是,对整个工作不加分析,只讲成绩,怕讲缺点、错误,就无法使工作进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其次,正确的批评指向党的团结,是以斗争求团结的批评。整风运动采取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批评应该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只有这种态度,才对团结有利(《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页)。毛泽东带头作自我批评。1945年4月20日,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在讨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讲道,党是政治团体,不是家族或职业团体,都是五湖四海因为政见相同而结合起来的。政见不同就要有争论,争论时分清界限是必要的,但今后要少戴帽子为好。……《决议》把许多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我的错误缺点没有挂上,不是我没有而是没有挂,为了党的利益没有写上。这是大家要认识清楚的,首先是我(同上,第592页)。在对该《决议》草案的修改中,他加了这样一句话: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
再次,正确的批评指向党的宗旨和事业。毛泽东曾经为共产党员如此画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的,共产党人应该不怕自我批评,我党必须实行公开的自我批评,不怕家丑外扬,隐瞒是不能教育党员的(《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这种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的背后,是一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大道为公。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如果我们改正了这个缺点,那我们就能团结更广大的人民,我们的事业就能获得更大的与更快的发展(同上,第243页)。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指向真理、指向团结、指向党的宗旨和事业的自我革命。而之所以能采取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三大作风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把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为实际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宗派主义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8页)。延安整风正是将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变为实际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大大推动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的形成。这一历史过程表明,三大作风在思想基础与目标指向上是内在统一的。
(作者曾 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范丽君
欢迎订阅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