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的故事

生活随笔 尹华峰 浏览 评论来源:www.yinhuafeng.cn

【成语】逐鹿中原

【读音】zhú lù zhōng yuán

【意思】在中原争夺天下。比喻争夺政权。逐:追赶;鹿:比喻帝位、政权。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近义词】龙争虎斗、鹿死谁手

成语例子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逐鹿中原的故事

刘邦的重要合作伙伴大将军韩信曾有一名谋士蒯(kuai)通,蒯通见韩信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就劝韩信背叛刘邦,自带队伍去与刘邦争天下。可韩信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刘邦打败项羽后,由吕后和丞相韩信设计擒住了韩信,说韩信谋反,一心要除掉他。韩信受刑前后悔极了,说:“我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才会有今天!”杀了韩信后,刘邦下令抓来蒯通,也要治他的罪。临刑前,刘邦说:“你让韩信背叛我,我今天就杀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蒯通一点也不害怕,十分平静地说:“狗都知道要忠实于自己的主人,我那时是韩信的手下,当然不会忠实于你。再者,秦朝已近颓势,天下英雄并起,都在追逐秦朝之政权,谁力量大就会得到它。与你争夺天下的人力量不够才会失败,如果你要杀我那就杀吧。”刘邦听后,觉得蒯通很有胆识,十分欣赏他,就把他放了。天下大乱,人人皆可逐鹿中原,这就是成语“逐鹿中原”的典故。

相关人物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执戟郎中(很小的官职),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几经周折,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给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领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后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因韩信是萧何举荐给刘邦,后又设计将其诛杀,遂有“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典故,说的即是韩信与萧何的事情。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