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摘抄名人名言出处

华峰博客 167

2022年3月17日(农历二月十五),是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辰2593周年纪念日。文献中对老子祭祀最早的记载是汉延熹八年春,桓帝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

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司马光等人编撰的《资治通鉴》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以供后人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其目的就在于让统治者从中领悟为政之法,为君之道。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3、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道德经》中还说过一句话叫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意思是一个人手中的武器已经很锋利了,但越锋利,刃就越薄,遇到稍微硬的东西就会损坏,所以不能长久保持。同样的,一个人功成名就了,却不懂得退让而一味地追求更多,那么就无法保持长久。

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也就是说,能了解别人,懂得怎样去应对他,这只是小聪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明显然是高于智的。明智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出处原来在这里。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翻译】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金句摘抄名人名言出处

【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老子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说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顺应天道的人,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犹如神助,顺风顺水。

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在这里,老子所谓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

7、知止可以不殆。

【翻译】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

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因此,知止可以不殆是在告诉人们,凡事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应用于为人处世上,就是要懂得适时放手,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回复平和。

8、无为而无不为。

【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老子的这句话在这里可以从两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那么也许他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这种承诺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实现承诺,那么也会对他失去信任了。

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这句话一方面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10、不失其所者久。

【翻译】不丧失其立身之本者,才可平安长久。

【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老子提出的所,指的是人的归宿,不单单是字面上住所的意思,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的归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根基和所要坚守的信念。

老子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身处于社会之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扰而抛弃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够平安长久。

来源:唐诗宋词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