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球都在看中国,国内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不少人也指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的精神文明发展并不协调,因此,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同龄人很多处在焦虑中,就像博主是90后,在职场中是一个小小的职员,但是常看到不少90后现在已经做到总监的职位了。想想有时候我也会焦虑,是在担心什么呢?是害怕没有赶上这趟发展的列车?或是担心被淘汰?或许,是因为我们太过关注他人。在每个人的坐标系中,需要超越的从来都不是同向而行的同龄人,而是一个个标注成长的过往节点,是属于过去的自己。
近日,一篇名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引来不少讨论,甚至文章中所说的“同龄人”、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也公开表态,“别为了流量,扭曲了价值观和美好生活”。爆款文章,带出来的是关于人生的一些思考。
正如马克思的父亲在给他的信中所写的:“即使是最幸福的人也有忧伤的时刻,无论对哪一个凡人,太阳都不会永远只露出微笑。”可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焦虑。年轻人为学业一筹莫展,中年人为生计焦头烂额,老年人为健康忧心忡忡。人生百味,焦虑是世间百态中再寻常不过的一部分。
然而,在一些爆款文章中,制造焦虑就可以撬动流量,催生焦虑也就成了一门生意。从“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到“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看到未来的日子”,从“人到中年,职场半坡”到“时代抛弃你时,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总结这类文章的共性就会发现,一个博尽眼球的标题、几个似是而非的故事、一个以偏概全的结论,就构成了一篇牵动无数人神经的爆款。只不过,助长焦虑而不疏解情绪,渲染紧张而不顾及感受,以传递正能量为名却行释放负能量之实,读者恐怕没有多少收获,也谈不上什么感悟。
其实,面对这样的爆款,不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仅仅因为同龄人优秀就惨遭抛弃,那么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被成功者或者后来者不断超越;中年如约而至,但如约而至的除了日益增长的年龄,还有日渐丰富的阅历;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这种二分法只会带来无处不在的焦虑和无穷无尽的欲望。夸张的言辞下,实则还是“别人家孩子”的惯用套路。但是,没有谁的人生能被片刻定义,也没有谁的生活可以被片面解读。以人生为观察对象,需要追溯全程;以生活为写作素材,就要还原全貌。
理清“焦虑文”的思路不难,但难在如何疏解焦虑。焦虑被包装成一个商品、一种潮流,恰恰印证了人们对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可的极度渴望。在社会转型、思想多元的时代,一些人希望登顶、畏惧落后,却只想收获、不问耕耘。于是,成功学大行其道,厚黑学也卷土重来。然而,成功不会催生焦虑,而对成功的欲望却会,尤其是把这样的成功寄于财富多寡、职位高低之时,更是如此。
可是,谁说成功只有一种,同龄人之间只有抛弃与被抛弃?发明共享单车造福社会是一种幸福,骑上共享单车遍览风景也是一种幸福,人生波澜起伏是一种资本,日子安安稳稳也羡煞旁人,从来没有一种度量衡可以为生活统一打分。恰如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条河流,它的幸福来源于享受沿途的风景,感受生命的不同际遇带来的新视野,而不是强迫自己到达自己去不了的彼岸。的确,成功不是功利的代名词。在每个人的坐标系中,需要超越的从来都不是同向而行的同龄人,而是一个个标注成长的过往节点,是属于过去的自己。正如一首小诗里写的那样,“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当然,能成为爆款,也是因为其确实能击中人的心弦。正如该篇文章所言,“那些真正能够跑赢同龄人的年轻人,都拥有专业、决心和格局”。专业、决心和格局的确很重要,只是,这无关“跑赢”。
下面尹华峰SEO博客节选部分网友的优质评论,看看大家是怎么评价的吧!
网友A: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被这样一篇漏洞百出的文章给吓到,那说明有以下问题:一、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二、生活的意义还没找到。三、太闲了,还有时间去焦虑。
网友B:你眼里的成功,在一些人眼里可能分文不值。做好自己,就已经很棒了。
网友C:哪种观点都有它的道理,不是抛不抛弃,人,群体生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每个岗位都要有人负责,否则无一生还。每种人生都有它的可歌可泣之处。
摘自:盛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