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杜甫写过一篇有名的诗《赠卫八处士》,全文如下: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的一首诗词,同时,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与感慨。此作品写人生的聚散不定和苦短,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表达了杜甫对生活和人情的珍惜,写的是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若有所思。
其中,开头就写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意思是: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与商星这两个星宿。
这句话的重点在“参与商”,“参星”和“商星”到底是什么呢?
参星与商星,是茫茫太空中两颗星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永无相见之日。引申出对立、距离遥远,不和睦,不能或者不愿相见的意思。
典出《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翻译一下就是:
高辛氏是帝喾,中国的“三皇五帝”的第三位,前承炎黄,后启尧、舜,是商周两朝先祖。帝喾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阏伯,老小叫实沈。当初都住在一起的时候,相互看不顺眼,每天就寻思者斗殴。帝喾认为这样不行,就把老大阏伯迁移到商丘,用大火星(心宿二,也称“大辰”、“龙星”,也就是七月流火的那个星星,可不是现在的火星哟,这个周山小编以前写过文章,大家可以去看看,关于七月流火的文章)来定时节。商朝人沿袭下来,所以大火星成了商星。把老二实沈迁移到大夏,用参星来定时节,唐国人沿袭下来,以归服事奉夏朝、商朝。
商星,也称心宿二,位于天蝎座
这个应该从中国古代星宿和国外的星座两方面来分析,才能全面。
先说国内的星宿理论来分析:
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有二十八星宿图,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东升西沉,从不同时出现。
再从西方星座理论来分析,是这样的:
西方天文学把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其中参星就是猎户座腰部的三颗星星,分别是参宿一、二、三,在这三星连线的左下方,就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商星,也叫心宿二,是天蝎座的一颗星星。
这个现象和日、月其实差不多,但是我们有时候在早晨或者傍晚,是可以看见“日月同天”的,所以还是用“参商”来更加显得高古。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意思就是“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
而“动如参商”这个成语也是从这里来的。千百年来,使用参商这个成典的诗文不计其数,而且多为参商二字连用,因为参商这个词语已经固化为一种难相见、距离远、不和睦的意思。
如白居易的“五年同昼夜,一别如参商。”
李白的“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元稹的“形影同初合,参商喻此离。”“天上参与商,地上胡与越。”
柳宗元的“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