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人为什么都很坏(莱阳人的朴鲁秉性)

华峰博客 2.6K

由于山海形势和人种遗传的影响,至今莱阳居民的骨子里依然携带者一些远古东夷民族的秉性。

胶东人朴鲁淳直,不仅东部甚于西部,南部也甚于北部,历来是人们的共识,这和东夷孑遗民族在胶东的分布极为吻合。

莱阳处在胶东中南部,人民朴素厚道、实在直爽的性格特征明显。

莱阳人为什么都很坏(莱阳人的朴鲁秉性)

民国《莱阳县志》有《载籍旧评》篇专讲莱阳人的秉性:

《隋书》云:

大抵齐数郡,风俗与古不殊。男子多务农桑,崇尚学业,其归于俭约,则颇变旧风,东莱人尤朴鲁,故特少文艺。

《舆地记》云:

英雄豪杰之士,甲于京都,文物彬彬,而好悍之习自若。《宋史》云:登莱负海之北,民性愎戾而好讼斗。大抵东人皆朴鲁淳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

《元史》云:

“民多朴野,性皆犷直,犹有古风,凡所设施,质多文少。《县儒学记》:民之气醇雅,为士者敬慎而好礼,且勇于为义。

《初志》云:

“余莱风土农桑占候,与他邑不甚相远。国初民气质实朴约,室庐服食率卑隘菲恶,无大文饰,相与恭让诚信,惮讼而怀居。婚娶不论财礼,丧葬不用浮屠,其君子矜名节重清议,居官守礼畏法,恬于势力,下至布衣韦带之土,亦能摘章染翰,修行而慎业。乃今浸以移焉。婚丧宴会竞以华缛相高,歌舞燕游,每与岁时相逐,市廛细民竞尚游侠,与夙昔风俗稍錾焉。斯亦势趋然也。”

《隋书》《宋史》和《元史》对东莱(包括莱阳)人总的评价是:

“淳朴、犷野、固直而少文”。

那时期,胶东人还没有经历金元的人口大灭绝,当地居民还保留着相当成分的东夷民族血统,因此东夷遗风突出。

明初大移民之后,莱阳人仅有“谭、张、赵、孙”4个姓氏为“唐宋故家”,其他大多数民众为中原移民,东夷民族的血统所剩无几,东夷文化的残留也日渐减少。毕竟胶东的山海依旧,草木不移,东夷的文化习俗仍没有绝迹。

在昔,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公元前55-479)为避鲁国内乱曾至齐,此时己国和莱国都已经被齐国消灭了。

孔子在齐国仍不得志,遂有“欲居九夷”之想,并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意思是:“仁与礼之道不能推行于天下,我就隐居到齐东境的大海边去,乘木筏出海吧。愿意跟随我的,是不是只有子路啊!”

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在孔子的得意弟子中,子路(前542-前480)是最为孔武朴鲁之人,敢作敢为,是孔子周游列国的“保镖”,颇有东夷人鲁莽豪壮之气。

在莱阳南部穴坊镇教格庄就有很多子路的后裔,姓仲,村中千百年来就有子路祠,因此莱阳也有传说子路是莱阳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