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多多
你知道吗?《鸡毛飞上天》里的陈江河,他的创业经历,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有原型人物的,这个人,就是南德集团前任董事长,牟其中。
牟其中是谁?他是用500吨滞销罐头,从前苏联倒卖飞机给四川民航,净赚一个亿的国际倒爷。
然而,在没有成为空手套白狼的倒爷之前,牟其中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锅炉工,他的人生经历,如同赵本山说的段子一般:不是坎啊就是沟啊!
1941年6月19日,国内战火刚刚平息,全中国都是一片百废待兴的新局面。
这个时候,在四川省万县这个地方,草根平民的后代牟其中出生了。
那个年代,国家重视教育,从上到下,都有一种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全民气质。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大环境中,受此影响,牟其中自幼就爱读书。
不过老师对他的评价却并不高,在老师看来,牟其中若是能改掉夸夸其谈、爱吹牛的毛病,必成大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放在牟其中身上,尤为合适。
18岁的时候,牟其中有一个当记者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却在1959年的时候,因为高考落榜,就此夭折了。
不过牟其中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大学梦,他不远千里赶到武汉,参加了中南工业建设设计学院的大专班春季特招。
然而,虽然凭借出众的成绩,他获得了入校资格,但是仅仅就读了半年时间,后来因为户籍的问题,他又被学校拒之门外。
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现实,却让牟其中一心求学的小船,在游到半路之时,将其打翻。
牟其中不甘心中途辍学,回到家乡不久,他听说新疆有所艺术院校可能在招生,于是他再次不远千里,远上西北。
但是,当牟其中风尘仆仆地赶到当地艺校,却看到了一片破败不堪的校园,此情此景,让牟其中差点瘫倒在地。
巨大的失望,如同潮水一般涌上心头,这最后一条求学之路的门,也被上天关上了。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回乡的漫漫归途中,牟其中思来想去,终于想通了,既然自己想要的不过是读书而已,那么,在哪里读书不都是一样的吗?
1964年,在求学这件事儿上,浪费了5年时光的牟其中,终于踏实下来。
他在家乡的玻璃厂找了一个烧锅炉的工作,每个月的收入,支撑起他的读书梦想。
他买了大量的书籍,利用休息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那个时候,他每天都要泡在书房里长达好几个小时。
牟其中涉猎知识面非常广,但是他最喜欢研读的还是哲学和马列等书籍。
若是老老实实地做个读书人,牟其中也不会有牢狱之灾,偏偏他改不掉老师提醒他的那个坏习惯,那就是夸夸其谈这个坏毛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牟其中在工厂里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工友走得很近。
1974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在玻璃厂当了十年锅炉工的牟其中,偏偏逆流而上,和工友杨小凯搭档,两人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洋洋洒洒写下几篇数万字的激进文章。
自鸣得意的牟其中,四处宣扬自己的创作,结果被莫名其妙地关进了监狱。
有趣的是,牟其中虽然吃了牢饭,但是他对社会学的研究依旧兴趣不减,他和狱友刘忠智等人兴趣相投、患难与共、相见恨晚,相谈甚欢的几人,在狱中定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被内定的死囚,牟其中却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罪不至死。
1979年年底,莫名其妙吃了四年多牢饭的牟其中,又被莫名其妙地放了出来。
出狱之后,牟其中才意识到,身上有污点的人想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是相当难的。
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这话一点没错,牟其中确实是个人才,但是没有修炼成器之前,他就像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猴子一样,必先炼制出一双洞察世事的火眼金睛,他才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牟其中还做了2年软饭男,糟糠之妻杜宗莲对他一直不离不弃,心甘情愿赚钱养家。
堂堂七尺男儿,被老婆养的滋味儿并不好受,也是从那时起,牟其中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赚大钱,不再被街坊四邻笑话。
1982年,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投机倒把的小商贩迅速崛起,他们被大众贴上了一个统一的标签:倒爷。
牟其中从这种社会现象中,嗅出了潜藏的商机,在那个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利用地区信息差,进行商品流通,必然大有可为。
于是,牟其中和老婆借了300元,作为创业基金,从此加入了倒爷的大军。
凭借积累多年的社会经验,以及读书多年的世事洞察,41岁的牟其中,厚积薄发,在倒卖这条路上如鱼得水,干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牟其中和朋友合伙,创办了万县市中德商店,为了和公立商店竞争,牟其中还推出了三包政策,若是商品有质量问题,包修包退包换,如今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商家服务了,但是在那个80年代,牟其中却是最先推出这种售后服务的商人。
结果证明,这种售后服务,显然更受消费者欢迎,中德商店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第一年就创下了年收入8万元的利润。
1983年,牟其中还从重庆的一家兵工厂,低价购入了一批铜制钟,然后转手高价卖给了上海的很多家商店,轻轻松松赚了几万元的利润。
然而,登高必跌重的教训,很快不期而至。
1983年9月17日,牟其中被扣以投机倒把,买空卖空的罪名二次入狱,而这个时候,牟其中的糟糠之妻杜宗莲,也弃他而弃。
不过杜宗莲和他离婚,却并不是嫌弃他穷了,也不是嫌弃他再次变成了阶下囚,而是因为在牟其中的心里,已经另有其人了。
这个女人,就是牟其中的下属夏宗琼,也是他事业上升期的左膀右臂,两个人双双入狱的那一刻,如同生共死一般。
牟其中向夏宗琼承诺,他不会因此一蹶不振的,出狱后,必将让她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牟其中认为自己没有错,于是他再次发挥了自己妙笔生花的本事,入狱的第11天,他竟然写下一份《入党申请书》,寄给了当时的总书记。
与此同时,牟其中还写下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历史使命》以及《从中德商店的取缔看万县市改革的阻力》等多篇文章。
这些文章,据说被他相继寄到了成都、北京等相关部门。
如同《肖申克救赎》一般的自救,让牟其中再次获得了自由之身。
1984年年初,做了11个月阶下囚的牟其中,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走出了监狱的大门。
同年9月18日,牟其中招来那些对他不离不弃的老部下,将中德商店升级为中德公司。
这件事儿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农行将250万的贷款,投给了一文不名的牟其中。
短短几年时间,在牟其中和贤内助夏宗琼的通力合作之下,公司业绩直线上升,虽然其中有赔有赚,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盈利居多。
牟其中发达后,并没有忘记前妻当年对他的那份恩情,当初离婚的时候,曾承诺给她的经济补偿,一点儿没差事。
杜宗莲在牟其中处获得了一大笔钱,后来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店铺,生意搞得也不错,日子过得舒适安稳。
反观牟其中,依旧在刀尖上跳着热情奔放的舞蹈。
牟其中的生意是越来越大,想法也越来越天马行空,他成立了多家公司,但是基本都是一些有名无实的空壳公司,并且开始走上了国际贸易的道路。
作为私企老板,牟其中渐渐干起了国际倒爷的生意。
那些年,市场上流行什么,他就倒腾什么,但是太小的生意,他压根儿瞧不上眼,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他的胆子也越来越大。
他在沿海地区大量收购海蜇皮,没想到运到国外后,国外的买家却反悔不要了,这笔生意让他亏了好几百万。
国内冰箱生意最火的时候,因为供不应求,牟其中从韩国进口了3000台冰箱,结果运到国内后,国内购买冰箱的热情早就退下去了,他也因此赔了一大笔钱。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并未灰心,继续寻找新的商机。
有一次,牟其中坐火车时,碰到了一个河南人,两人一番交谈之后,牟其中了解到苏联的飞机很便宜,但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买家。
牟其中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兴奋,他知道,只要拿下这笔国际大单,他必将名利双收。
核实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之后,牟其中通过朋友了解到,四川航空正在筹建机厂,正在为如何采购到廉价飞机一事发愁。
正值困意的人,自然是需要枕头的,牟其中在前苏联和四川航空之间牵线拱桥,他用500吨滞销罐头,从前苏联引进了4架民航飞机,光是这一笔订单,牟其中就赚了一个亿。
然而,树大招风,2000年的时候,59岁的牟其中再次三进宫,并且因多项罪名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
不过,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后来改判为18年有期徒刑。
据说牟其中在最初入狱的那几年,他是有机会可以获得保外就医这个资格的,但是牟其中并没有,他坚称自己是无罪的,所以他想清清白白地走出监狱的大门。
牟其中入狱之后,二婚媳妇夏宗琼也和他离婚了,不过神奇的是,他的小姨子夏宗伟却坚持陪伴在姐夫身边,两人年龄相差28岁,这样的年龄差引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好奇,这姑娘找啥样的对象不好,为啥偏偏相中了那么老的前任姐夫呢?
然而,纵观牟其中的商界传奇,其实答案也并不难找,毕竟这样的风云人物,商界并不多见。
牟其中说过:若是有一壶水,你将它烧到99度,但是并没有沸腾,多数情况下,很多人会建议你干脆把它倒掉重新烧一壶,但是若你这样做了,你就是那个傻瓜。
聪明的做法是,在这壶水下再加一把柴火,当水烧开了,价值也就会产生了。
其实成功与否往往就在于这最后关键的一步。
那么,问题来了,这宝贵且重要的一个步骤是什么呢?它就是那差的1度,而这个度数,它就是市场。
然而,很多人看不到这1度的重要,往往将这1 度打击得面目全非。
有业内人士评价,牟其中,很像一只无脚鸟,他有雄鹰展翅的能力,也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但是它却缺少了一样重要的优势,那就是没有好的空气。
有人说他生不逢时,这话也不对,古往今来,谁看到哪位商人一红到底了呢?这事儿,别说过去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了,连马某、刘某等人,也没做到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