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鸿门宴影评,谈谈我的影片观后感

华峰博客 223

我们已知的历史是否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历史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这个问题在当代社会已经引发了集体思考。在过往的岁月中,我们把手中的历史课本当中不可质疑的权威。但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那些史书不过是被人出于各种目的加砖去瓦修饰过的,它们的权威性似乎也逐渐面临动摇。《王的盛宴》就是这样一部批判性反思历史的电影作品。导演陆川将他的摄影机对准了大众耳熟能详的楚汉典故“鸿门宴”。

新历史主义以一种全新的维度去审视我们的文明,进而提出了“历史的文本性”。所谓的文本,本身便带有一种浓郁的个人色彩,进而也就具有一种虚构特质。于是历史也是“虚构的文本”便被很多人所接受。历史写作往往受到当权者的严重介入,而这种权威的介入直接导致历史的虚构本质。那么在这部电影中,楚汉交锋又是如何被“虚构”呢?

电影鸿门宴影评,谈谈我的影片观后感

晚年的刘邦,疑心病与他日渐羸弱的身体一样,都已病入膏肓。从噩梦中惊醒的沛县刘季,起身对身边的史官说“你可要好好写”。两个史官连连称“是”。于是电影的叙述便开始层层铺展开来。我们也看到陆川为我们呈现出来别样的“历史图景”。

解构历史第一枪对准了韩信。史书中的韩信是一个背叛者,是一个乱世枭雄。但电影中的韩信似乎并不是那样的面目可憎。他仅仅因一个包子的恩情与知遇之恩,便誓死追随刘邦,当时项庄手中的剑,正是当时还是小兵的韩信冒险送进去的。他之所以能中计被活捉,并不是他愚笨狂妄的下场,而是他为了刘邦能过得更安心一些,因为他深知刘邦的疑心病片刻都没能让他感到宁静。

历史都是成功的人书写的,吕后便这么做了。晚年的吕后对政治的欲望已经变态的狂热,她不断的铲除异己,用身后史的写作版本逼迫功臣萧何张良。那句“你的历史你来写”,是多么令人恐惧呢?普遍观念中吕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在男权社会中她是妖妇的象征,自然也没有多少词句赞美与她。但谁又能体会到那种,自己因丈夫伟业而受尽屈辱的生活。当她历经重重折磨回到丈夫身边时,已容貌尽毁,人老珠黄。她听着丈夫与新欢戚夫人缠绵共枕,自己的心痛又向谁述说?戚夫人已然享受独宠,刘邦早已忘记发妻受过的苦难。

电影鸿门宴影评,谈谈我的影片观后感

很多人都将这部电影划入到当时泛滥的低档片中。而忽略影片本身所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以及在新的文化背景下中陆川正在紧跟着的潮流。在陆川的镜头中,那些历史人物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活跃在影像世界中的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他们的爱与恨都有着深刻的阅历根源。他们不是面目可憎的魔鬼,也不是高大上的神,高大上的君王与大臣。

刘邦是一位开国君主。在电影里,最初的他有勇有谋仗义仁义,但他的骨子里却是一个贪婪好色,薄情寡义的人。正是他性格中好的一面,让韩信、吕后追随他,让宿敌项羽也相信他,让他在鸿门宴上逃脱升天。而正是他骨子里的卑鄙导致那些追随者都没有得到善终,仅仅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牺牲品。

电影鸿门宴影评,谈谈我的影片观后感

陆川就是这样,为大家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历史。在这次历史情境中,没有绝对的好坏,也没有绝对的是非善恶。一言以蔽之,他所思考的依然是人性。

当阿房宫打开的那一刻,天上的云都是起舞的美女,那是人性欲望的外化与投射。陆川作为第六代导演其中的一员,鲜少涉及历史题材。他与其他的70后导演一样,更多的着眼点都是现实的残酷性与荒诞性。而《王的盛宴》更是他将这种残酷与荒诞的一面延伸进入历史的长河当中。从古至今,这种感受是一直存在着的。

陆川这部电影,一如既往是一部精英化的作品。虽然饱受诟非议,但我依然坚持这是一部好电影,保持了导演过往的水平。电影中,挑选的都是国内演技最好的演员。他们将人物身上的历史厚重感,以及在政治变幻莫测中的压抑感完美的呈现出来。从全新的角度,从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去揣摩那些早已远去的人。

影片的目的不在于改写历史,让观众去接受一个新版本。而仅仅是从人性本来的样子出发,为观众提供一种解读理解历史人物的多元视角。世界上本无完美无缺的人,也并无真正一无是处的人。即使些宣扬仁义的人,也都有过痛伤他人的经历;即使无恶不作的人,也在某个瞬间关爱与他人。人性就是这样,是立体多层次的,不是僵化扁平的。

电影鸿门宴影评,谈谈我的影片观后感

所以这部影片是成功的,影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呈现都是触目惊心的,围绕鸿门宴前后的历史演绎也是合乎人情人性的。无论是野心勃勃的吕后,还是掌控大局的张良,还是内心无限温情的韩信,都是有血有肉让人喜爱的。反倒是那个无上的君王,充满了虚伪与狡诈。

当大幕拉下的时候,每个人的人物命运都走向悲剧,他们看似无所不能,却依然成为权势的牺牲品,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