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华侨和华人的区别

华峰博客 238

经常看新闻总是能够听到关于华人、华侨和华裔的声音,有些甚至根本就不清楚这三者有啥区别,简单的以为不是中国人就是这三个之一。其实这种简单的认为是错误的,并非是以是不是中国人而区分华人、华侨和华裔的。

华裔,华侨和华人的区别

首先来说说中国人。中国人,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只要具有中国的国籍,那就是中国人。甭管身体里留着外国的哪国的血液,只要有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籍,那就是堂堂的中国人,这没有啥质疑的。

华裔,华侨和华人的区别

再说说华人。华人是“华夏人”的简称,就是具有华夏民族的血统,这里的华夏民族指的是在中国境内的民族,像外蒙就不算是华夏民族,那已经不算是正统的华夏民族了。但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包括新闻里提到的华人,一般都理解为是具有外国国籍的具有华夏民族血统的华人,准确的来说应称其为外籍华人,不过由于习惯的原因,一提到华人就以为是外籍的华人,所以都这样理解也就无所谓了,都明白就行。

华裔,华侨和华人的区别

再说说华侨。华侨,在一些国家领导人的贺词中经常称为“侨胞”,可是地地道道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常年居住在国外,但是并没有加入居住过的国籍,依然是中国国籍,是受到中国的法律保护的中国公民。

华裔,首先是外籍华人这点没错。但是还不是第一代的外籍华人,是第一代华人的后代。第一代华人就是之前在中国出生居住,父母都是地道的中国人,后来加入了外国国籍,这样的是第一代华人。华裔由于出生时就在外国,自动的具有了出生国的国籍,所以他是外国人,但还具有华夏民族的血统,所以就称其为华裔,但是称其为外籍华人也没错。

华侨指哪一类人呢?

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具体来讲就是:

(一)“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二)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

(三)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小编,外籍华人又指的是哪些人呢?

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外籍华人在华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与侨眷范围相等同(享受侨眷待遇)。

所以归侨就是回国的华侨呗

嗯,理解正确,奖励一朵小红花?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一)“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住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

(二)外籍华人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依法办理来中国落户手续的,视为归侨。

那侨眷就是华侨眷属喽

你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啦

(一)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二)外籍华人在中国境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视为侨眷。

那华裔就是华人后裔?

华裔,是指有中国血统,但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国外者。包括两类:一类是华人,为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另一类是华侨,为侨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是为中国侨民。中间也有过渡地带,如已移民国外,取得了长期居留权,但要过一定年限才能取得所在国国籍,这是“即将成为华人的华侨”。所以,“华人~永久居民~华侨”是一个连续的分布,而且,华侨可能会转化为永久居民,永久居民则会转化为华人。

知识拓展

"华侨"一词的由来

中国人民移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唐宋以前,移居国外的华人,没有固定的称谓。从秦朝开始,陆续有中国人移居日本,到南北朝时期,移居日本的人数逐渐增加,从而日本称他们为秦人。晋朝时期,称移居国外的人为侨人,唐宋以后称为"唐人",清末以后,又有了"华民"、"华工"、"华商"、"华人"等称谓。

1878年,清驻美使臣陈兰彬在奏章中就把中国寓居国外的人称为"侨民"。"侨民"便成为一种专称。1883年郑观应在给李鸿章的奏章中使用了"华侨"一词。1904年,清政府外务部又在一份奏请在海外设置领事馆的折子里提到"在海外设领,经费支出无多,而华侨受益甚大。"从此以后,"华侨"一词普遍成为寄居海外的中国人的一种专称了。

这下清楚了华人,华侨和华裔的区别了吧。至于中国允不允许双重国籍,答案是:不允许!!!中国是不允许也不承认双重国籍的。但是中国香港允许也承认双重国籍,但是在大陆是不承认某人其除了中国之外的它国国籍的。所以说在中国香港的是中国国籍,另一个是不具有效力的。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