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面一个一念什么,为“丕”字,读音为“pī”。
“丕”字的本义是“大”。甲骨文中无“丕”字,其始见于金文。金文中的字是在(不)字下加一横,与“不”字原为一字,后发生分化。
【说文解字】
“丕:大也。从一,不声。敷悲切。”
——丕,是“大”的意思。以“一”为形旁,以“不”为声旁。读音是pī。丕显,铭文中也写作“不显”,故丕字当是由此转化而来。段玉裁注:“丕与不音同,故古多用不为丕。如‘不显’,即‘丕显’之类。故六书为假借。”也有人认为,“不”字实为“帝”之异体字,甲骨文中均象“花蒂”之形,后来“帝”字有了“德合天地”的“尊、大”之意,故而帝-不-丕相通,“丕”字便表示“大”的义项。
【字形演变】
金文:
说文篆:
隶书:
楷书:
【异体字】
㔻、㶨、?。
(注:部分异体字由于字库中没有,所以我用造字工具输入,不过电脑、手机上不一定能显示出来。)
【释义】
①大,宏大。《尚书·大诰》:弼我丕丕基。
②乃,于是。《逸周书·祭公》:“丕则无遗后难。”
③语气词。《尚书·康诰》:“女丕远惟商耇成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