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云:“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口。”在商周甲骨文中,“祝”形似一人在神台前跪地祈祷的样子:
“礻”是天神、地祗、先公、先王的通称,形状就像用木表或石柱做成的神主之形,“兄”则是一个人双膝着地、虔诚跪拜的姿势。
各种不同字体的“祝”,生动反映了祭祀时人们向神灵祈祷的画面。又《释名》曰:“祝,嘱也。以善恶之词相嘱也。”
意思是在向神灵祝告的时候,不止会使用祝福的“善词”,也会用到诅咒的“恶词”。如《后汉书·贾逵传》曰:
“乡人有所争斗,辄令祝少宾。”这里的“祝”即是诅咒的意思。《战国策·齐策二》曰:
“犀首跪行,为仪千秋之祝。” 这里的“祝”是祈福、祝贺之意。
依据弗雷泽的巫术原理,巫术赖以建立的思想原则,第一是“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的“相似律”,第二是“物体一经接触就会产生相互作用”的“接触律”。
巫术的目的,又可以分为邪恶的和善意的,前者用以招祸降灾,通常唤作“黑巫术”,后者用以消灾求福,即所谓“白巫术”。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由“诅咒”、“仪式”和“术士应遵守的规则”三项构成,“诅咒”是巫术的核心,分为“吉咒”和“凶咒”。
咒作为巫术行为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出巫术黑与白的两面性。
贵州省台江一带的苗族,过去曾有借助鬼神进行报复的习俗。听从人们驱使的是两种凶恶的鬼,分别称为“考”和“构”:
“考”共有十二个,都是男性,可以致使人畜死亡;“构”共有三个,全是女性,可以使人变疯变傻。
当地人认为,苗族的巫师不会念咒放鬼,只有侗族的巫师才会,因此,放“考”和“构”要请侗族的巫师,苗族的巫师只会将鬼击退。
一旦有人生病,经苗族巫师占卜得知“考”或“构”在作祟,就要举行仪式(一般在晚上),施放反击咒语,将邪鬼遣退,称做“退考”或“退构”。
两者在施咒的手段上是相似的,但目的却是截然相反的。
如上所述,民间有治病不用药物而用咒语的方式,叫做“祝由”。如流行在汉族地区的《过关咒》,用来治疗儿童在“过关经煞”时所得的疾病。
据说七岁的男孩女孩,凡在特殊时日得病,如农历正月、七月巳亥两日,二月、八月寅申两日,三月、九月卯酉两日,四月、十月辰戊两日,五月、冬月子午两日,六月、腊月丑未两日,即是犯了关煞,要举办仪式,念诵《过关咒》方可禳除。
布衣族有《箍盘水饭咒》,用来治疗成人的疾病。施咒的时候,要在一个筛子里装半碗用开水浸泡的米饭,一片猪肉、两杯酒、半碗清水、点香放纸钱。
病人背朝神龛坐在堂屋板凳上,巫师左手拿筛子,右手拿清水,在病人的后面,喝一口水全力喷洒在病人的头上,同时用脚猛踏地下,然后念诵咒语。
在江南地区还可以收集到一些治疗儿童疾病的小祝由,如治小孩伤风咒:“拍拍胸,三年不伤风,拍拍背,三年不生痱。”
治小孩积食咒:“拓拓挪挪,衣食消磨。吃要吃多,剩要剩多。”治小孩抽筋咒:“公婆大人经,老爷老娘经,姑娘小叔经,总共七十二经。收出经,转治经,老天爷君,哧!”
治百脚(蜈蚣)咬咒:“天上金鸡叫,地上草鸡叫。百叫咬,不药医,一只指头搭把泥,急急如律令!”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自然万物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渐增强,对自然和神灵的热切崇拜逐渐变成了控制和利用,咒的衰落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