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是国医节。
1929年,曾经掀起过一次废止中医的运动,中医界在3月17日联合起来保卫中医,后来将这一天定为国医节。
中医与西医之争由来已久。对中医中药的质疑主要在于不良反应、禁忌都写的是“尚不明确”,而西药则需要做严格的双盲测试。
中医讲究经络
3月17日是国医节。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节日。其实,在中医历史上,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1929年的今天,为了保卫中医,中国的中医从业者们联合起来发起抗争。为了纪念这次运动,特意设立了这么一个国医节。
说起国医,我们知道中国画被称为国画,武术被称为国术,京剧被称为国剧,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那么国医呢,自然就是传统中医了。
可是堂堂国医,怎么到了需要保卫的地步?难道有人反对吗?
传统绘画中的中医诊疗
当年,正值西学东渐、西方现代科学全面进入中国的这段时期,完全不能相容的西医与中医的冲突自然在所难免。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卫生委员会议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障碍案》,被称为《废止中医案》事件。1929年3月17日,为了抵制这一提案,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并发起请愿活动。最终,在中医界代表的抗争下,国民政府通过的提案有所缓和。
当年抗议废止中医案的请愿代表
那么,国民政府为什么要废止中医?难道中医的药方有害?
当时,正是中国人面对西方现代科技包括现代医学全面传入的时代。一部分国人反思,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不讲科学。而中医原始、落后,所讲的人体经络,在现代科学层面完全没有证据支持。西医提倡解剖,用骨骼、神经、血液系统来解释人体机理,中医则用完全不同的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脉,在科学看来纯属无稽之谈。
在北洋政府时代,就曾经废止中医学校。到了国民政府,则开始讨论废止中医。用当时舆论中流传的一句话来讲:用中医来治疗,无异于用刀剑挡坦克车。
当时的文化界也掀起一股反中医的潮流。鲁迅就曾说过,中医无外乎就是有意或无意的骗人。
用于标注经络穴位的铜人
那么中医到底科不科学?
我们来了一个角色大扮演。两位主播扮演古代中医急救队。面对路边需要急救的病人,先是用头发烧灰,因为在中药里头发灰是一味药,可以止血。接下来剪下丁主播的指甲,这叫人蜕,专治腹胀。还是不行?那丁主播又撒了泡尿,这是童子尿,可以去火退热。尿先别倒,搁一会儿,等有了结晶,这又是一味药,叫做秋白霜,可以退火。最后,又来了一泡大便,中药称为人粪,乃是解毒佳品。
扮演里的这些东西是不是有疗效?好像不太科学?但这么多年,类似这样的中药确实一直在用着。
中药里有很多奇特的药材
那么中医一点都不好?我们平常见到的推拿、拔罐、刮痧也不好?其实丁主播就经常捏脊,也就是刮痧。丁丁妈妈一觉得丁主播上火了,就来给捏个脊。其实,这里的“上火”也是一个中医概念。
那刮痧到底有用吗?用科学观点来看,刮痧过程中对表面皮肤的强烈摩擦,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我们看到皮肤发红,甚至还会呈现紫黑色,其实都是血管破裂淤血所致。这种损伤严重时,会导致肾小管堵塞,所以刮痧也要慎重。那么刮痧是如何去火的?科学解释是,通过皮肤强烈刺激、血管破损失血会促进血液循环,人体免疫机制被激发,从而去除病痛。
在电影《刮痧》中,来自中国的爷爷给美国孙子刮痧,皮肤的淤青被老师发现报警。在对未成年人保护极其严苛的美国,最终一家人对簿法庭。中医治病救人的手段,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成了对孩子的伤害和虐待。
电影《刮痧》剧照
现代人为什么不信任中医?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药的“尚不明确”。有一项调查表明,66.9%的中药的不良反应、禁忌这两栏没有标注,或标注成“尚不明确”。我们可以随手拿起一款中药包装,来验证一下这个比例。
在讲求科学的西药领域,必须实行双盲测试。也就是说,服药对象不能知道吃什么药,发放药物的人也不能知道发什么药。通过这种双盲测试,可以消除服药对象的心理影响,也可以避免发药的人可能出现的引导作用。
国际医药行业的药品都以通过FDA也就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双盲测试作为自身产品质量的最高保证。根据媒体报道,复方丹参滴丸是唯一通过FDA双盲测试的中药。
那么为什么中药不愿参加双盲测试?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不要用西方医学的东西来要求中国医学。
国际医药行业以获得FDA认证作为产品质量的保证
可是中药不做双盲测试,不良反应和禁忌都不明确,人们不敢吃啊。
要知道最早西医也不像现在这样讲求科学的。中世纪的黑暗疗法一点儿都不比传统中医先进。即使在近代,美国国父华盛顿就因为西医的放血疗法不幸离世,其实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咽喉炎,结果被医生使用放血疗法,失血过多。
中世纪西医的黑暗疗法
中西医结合的工作其实一直都在做,现在很多中成药的包装上就载明了,发挥主要疗效的是西药成分。真要保护中医,就要从双盲测试做起,让中药做出适应现代世界的调整。
什么时候中医不需要保护了,这才真正是我们的国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