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的沿海地带,境内有两个挺出名的城市,一个是南方的胡志明市,一个是北方的河内。南方的胡志明市无论是从市区规模,还是经济总量上都比河内更胜一筹,但越南却将首都设在了河内,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因素
越南的政治中心位居以河内为首的北部区,而这种态势的形成是由其历史发展脉络决定的。越南结束北属后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是丁朝,968年,宋太祖册封开创丁朝的丁部领为交趾郡王,自此越南恪守朝贡之礼。之后越南又先后经历李朝、陈朝、胡朝、后黎朝等朝代,而这些朝代大多是以现在的河内为都城。1010年,李朝开国之君李公蕴将都城迁至升龙(今河内),此即河内成为越南首都之始。当时太祖李公蕴对河内的评价是:位居天地区域之中,尽显龙盘虎踞之势,且地形平坦开阔,百姓无受困于水患的烦恼,万物亦可达到繁盛的顶点,真可谓是四方汇聚沟通的要地,缔造万世功业的理想之都。
经过李朝两百余年的经营,河内逐渐发展成了物产丰饶、人口稠密和通衢要道汇聚之地,并蜕变为越南核心城市。所以李朝之后的很多朝代都继续将河内设为都城,即使有些朝代因为某些原因将都城迁至他处,河内仍担负着第二都城之责。比如陈朝末代的权臣胡季犛(犛的发音为毛)虽然迁都至清化,但河内仍然为东都;再比如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虽然将都城设在了越南中部的顺化,但其仍宣布河内为陪都。由此可见,从公元十一世纪起,河内就是越南历朝历代公认的政治中心。
地理因素
河内地处红河三角洲,而三角洲周边则为森林覆盖的高地和高原,其中分布着众多关隘、险地,比如海拔3143米的越南第一高峰番西邦峰距河内仅两百余公里。所以即使河内丢失,越南也可凭借周边的险峻地势组织反攻。在二战后的抗法战争中,虽然河内很快就陷于敌手,但越南民主共和国凭借灵活多变的战术和中国的无私援助,在崎岖难行的西北山区站稳了脚跟。而且当法军试图在西北山区的奠边府定下一枚钉子的时候,越军已具备了拔除这枚钉子的能力。1954年的奠边府之战,越军取得空前胜利,消灭法军1.62万人(其中俘虏1.1万)。
而胡志明市周边则大多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没有多少周旋的空间。所以从军事角度出发,被层峦叠嶂的山地高原环绕的河内更适合成为首都。
经济发展因素
胡志明市位居中南半岛东南的湄公河三角洲之上,这里尽是密布的河网,特别适合耕作。湄公河三角洲是在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叶时被越南兼并的,当时越南南部的阮氏政权通过先行移民,然后军事占领的方式,从趋向没落的柬埔寨金边王朝手中强占了湄公河三角洲,自此越南收获一个取之不尽的粮仓。2011年,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稻和渔业产量分别为2318.6万吨和316.8万吨,各占越南总产量的54.8%和58.3%。时至今日,湄公河三角洲乃是越南最富庶之地,在此种情况下,作为该地区核心的胡志明市自然成为了越南最具潜力的城市。
胡志明市虽然只占越南总面积的0.6%,但其人口却占越南总人口的8.34%。除此之外,该市还贡献了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20.25%、工业总产值的27.9%和外商直接投资的34.9%。那么既然胡志明市的经济数据有如此亮眼的表现,越南为何还不愿意将首都搬迁至此呢?这是因为如果将首都迁至胡志明市,那么越南国内的河内和胡志明市双星闪耀的发展模式将被打破,进而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地区间贫富差距的缩减。越南的发展方向是借助河内政治中心和胡志明市经济中心的地位,而着重打造出红河三角洲经济带和湄公河三角洲经济带,进而从南北两个方向辐射全国。
综上所述,无论从历史情感出发,还是从统筹经济全局考虑,河内都比较适合成为首都。而且越南的大部分少数民族都生活在北方边境处的高原山区和河谷盆地,所以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角度来看,河内也是首都的上佳之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