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历史解读头条号
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应该是一个你一辈子都可能闻所未闻的地方。作为一个小到摊开地图都要找半天的群岛,它确实无人问津。
新喀里多尼亚非官方的国旗
新喀里多尼亚位于南太平洋,在澳大利亚的东北方,面积仅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万,典型的小地方。这个地方之所以引发国际关注,是因为它作为法国海外属地的身份,就是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但近百年来,这个小不点寻求独立的步伐并没有停下。
新喀里多尼亚地缘位置
近年来,新喀里多尼亚一直就是否脱离法国独立建国的问题组织全民公投,虽然之前大多是支持不独立(跟着法国有肉吃)。但随着法国的衰落和民族意识的崛起,独立议题很可能即将通过,如此一来,世界地图上很可能要多一个新国家了。
新喀里多尼亚人在公投现场
从宏观角度看,新喀里多尼亚确实不太出彩,只有两个特色。一是旖旎的风光,椰林树影、碧海蓝天,那里有南太平洋最美丽的海滩,被誉为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新喀里多尼亚风光
二是免签法国,虽然新喀里多尼亚距离法国本土2万多公里,但架不住是法属海外领土,所以许多法国不免签国家的人就会很鸡贼地取道这里,法国很无奈,但是没办法。
新喀里多尼亚的主体民族是卡纳克人
最早抵达新喀里多尼亚的欧洲殖民者不是法国人,而是英国人。1779年,英国探险家库克率领船队三次巡航澳洲及南太平洋诸岛,首次发现新喀里多尼亚,登陆后,库克感叹于该岛的美丽,于是用家乡苏格兰的拉丁文名字为其赋名——新喀里多尼亚。
詹姆斯·库克,英国著名航海家、探险家,历史上最早发现新西兰的欧洲人
但是英国人只是来了一趟就走了,因为新喀里多尼亚实在太偏僻了,风景好又不能当饭吃。1853年,法国殖民者接上了班,新喀里多尼亚正式沦为法国殖民地。在殖民者的血腥入侵之后,岛上原住民卡纳克人人口锐减,并且被驱赶到了山区的保留地。
新喀里多尼亚山雀
新喀里多尼亚是个小群岛,虽然景色优美,但距离法国本土十万八千里,西天取经都没这么远,于是尽管法国政府大力招揽移民,给钱给地,但收效甚微,6年只去了40个人。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法国政府转变了一下思路:既然给钱都没人去,那干脆用来流放犯人。
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大炮
在搞殖民地上,英法真的无师自通,澳大利亚直呼内行。此后30年内,陆续有2万多人被强制流放到了新喀里多尼亚,他们之中既有打家劫舍的土匪,也有起义失败的革命者,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就有7500多名公社成员被流放于此。
澳洲袋鼠哥
让新喀里多尼亚真正发迹的是镍矿,1880年法国殖民者在此发现储量巨大的镍矿,开采带来的巨大收益促使法国人从越南、柬埔寨等殖民地拉来了大量劳工,同时也有大量白人为了追求财富和地位而来,到1930年卡纳克人的人口比例已经下降到了52%,成了多民族社会。
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由今天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组成
法国殖民者几乎不把当地原住民当人看,其地位还不如越南人。1931年巴黎举办殖民地博览会,甚至强行把111个卡纳克人当作展览的猴子关进了动物园。此外,卡纳克部落长期承担着高额的赋税和劳役,有压迫就有反抗,于是不同的卡纳克部落开始团结,寻求独立。
1931年巴黎博览会宣传画册
二战爆发之后,大家都知道,号称坐拥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给纳粹德国打得是稀里哗啦,仅仅42天就宣布投降。同时,戴高乐的流亡政府组建了自由法国继续斗争,他许诺支持自由法国的殖民地将在战后得到进一步的自治权,于是许多法国殖民地都到了他的麾下。
1940年,德军在巴黎凯旋门阅兵,表示占领此座城市
新喀里多尼亚当然选择了自由法国,每8个男性就有1个入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戴高乐玩了个文字游戏,1946年法国宪法规定废除殖民地,代之以法属海外省,翻译翻译,这不就是变了个名头继续压迫吗?
戴高乐,二战法国领导者,1958年当选法国总统,推行戴高乐主义
蓝色区域为战后法国势力范围
卡纳克人当然不傻,他们知道自己又一次被殖民者诓骗了。战后的新喀里多尼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因为坐拥世界储量第四的镍矿而经济腾飞,城市拔地而起,白人纷纷来此投资、旅游;另一方面,卡纳克人决心以武装斗争求独立,起义不断。
新喀里多尼亚的法国白人们
1972年,法国总理斯梅尔提出以法国或法国海外属地移民改变人口结构的方式来平息革命,简单说就是掺沙子。
法国总理斯梅尔
这种方法并不高明,但胜在好用,事实上许多自发移民的法国人都不是什么非富即贵的人,他们之中许多人甚至是破产或欠了一屁股债的人,之所以移民,就是为了逃债和生存。他们在法国是穷光蛋,但只要去了殖民地,哪怕再不堪,都还是人上人。
1992年法国电影《情人》中的女主角一家人,就是在越南殖民地的穷白人家庭
到1976年,卡纳克人的比例只有42%了,人口比例的大幅下降,让起义活动迅速减弱,法国这一招简直是杀人诛心。白人大多聚居在首府努美阿,这座城还由此得名白人城,置身其间,你会觉得这是一座欧洲城市。而原住民都被赶到了外岛和山区居住,他们的贫困率是白人的6倍,几乎一贫如洗。
努美阿港
1968年,一个名叫内斯里那的卡纳克青年在巴黎大学攻读社会学,他出身新喀里多尼亚一个大酋长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在革命老区巴黎,他见识到了五月风暴和一系列左翼运动,由此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打开了视野,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五月风暴,是一场由于战后法国经济危机而引发的社会运动
内斯里那认为,目前新喀里多尼亚的自治不过是殖民者允许奴仆和他们在一张桌上吃饭,说白了,还是被奴役的,他认为只有团结最广大的工农,才能夺取胜利。他还用白人对他们的蔑称卡纳克来称呼自己的民族,表示一种反抗。
内斯里那在新喀里多尼亚
他创立了社会主义喀里多尼亚民族解放阵线,这是一个以追求独立、平等地位的左翼组织,在他的组织下,卡纳克人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斗争愈发壮大,让法国感到了压力。为了瓦解他们,法国政府采取以夷制夷的方法,扶持了保卫喀里多尼亚联盟来对付他们。
密特朗,法国社会党人,法国总统
眼瞅着两派大打出手,要演变为内战,1981年法国社会党人密特朗上台,这哥们虽然对华不友好,但相比于右翼,已经是进步分子。1984年,密特朗政府允许新喀里多尼亚先搞个5年自治,结束后再全民公投,决定要不要留在法国。
结果消息传到新喀里多尼亚,当地的白人政府直接否决了,这让卡纳克人怒不可遏,武装冲突爆发了,卡纳克人直接宣布成立卡纳克临时政府,并且和白人军警兵戎相见。13个白人死于非命,引发了法国社会的不安,密特朗只能把自治议案先放一放。
希拉克,法国总统,右翼
此后,新喀里多尼亚都在内战的边缘,社会态势非常紧张,白人们几乎缩在努美阿不敢出去。1986年,社会党失势,右翼重回法国总统,新总统希拉克二话不说,直接宣布所有参与暴乱的卡纳克人都是恐怖分子。这老哥也是莽,派了大量宪兵队血腥镇压暴乱,引发国际社会对卡纳克人的广泛同情。
联合国
同年,联合国以高票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新喀里多尼亚被列入非自治行列。1988年社会党再次当选,新政府面临希拉克留下的烂摊子,立刻召集新喀里多尼亚的独立派和留法派开会,签署了《马提翁协议》,同意给予当地人民自治权。
1998年,又签署了《努美阿协议》,将新喀里多尼亚的地位从海外属地升格为海外属国,并规定此后20年间独立派可以组织3次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留在法国。遗憾的是,此前两次公投,都没能成功,其实原因很简单——离开了法国,新喀里多尼亚还能不能发展?
许多新喀里多尼亚人既不想屈居人下,又不想放弃自己法国公民的身份,因此公投才如此困难。这里是法国在南太平洋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也是法国最大的镍矿生产基地之一,军事价值、经济价值非常之高。
镍
事实上,镍这种东西是生产电动车的必不可少的东西,而2015年开始,新喀里多尼亚搭上了中国发展的快车道,GDP猛增,对华出口最重要的就是镍矿,已经高达12亿美元,占新喀里多尼亚总出口的60%,因此法国如此担心的原因还在于新喀里多尼亚对法国的经济依赖一直在下降,反而是和中国关系愈发密切。
广西贵港的一家的电动车工厂
近期,新喀里多尼亚即将再次举行独立公投,而西方媒体再次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将新喀里多尼亚的独立公投抹黑为中国指使,对此,我们只能说贼喊捉贼了。正如新喀里多尼亚国会议长瓦米坦所言:殖民我们的是法国,又不是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害怕中国呢?
瓦米坦
从历史宏观的角度看,新喀里多尼亚是战后国际秩序中的一个例外。
1954年奠边府战役击碎了法国重返越南的野心
战后的世界迎来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美苏合力下,民族解放浪潮席卷第三世界,诸如英国和法国这一类的老牌殖民帝国,在面对殖民地问题上,要么是和平交接权力,要么是武装干涉。而新喀里多尼亚是一个例外,它承受了法国的二次殖民,而且既不能像越南和阿尔及利亚那样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独立,也不能像新加坡那样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走向独立。
李光耀,新加坡国父,祖籍广东梅州,客家人
至于未来该何去何从,那就是新喀里多尼亚人自己的历史任务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