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开放以来,被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对桥梁建设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建设了许多世界级的大桥。比如,世界第一长桥——丹昆特大桥。
丹昆特大桥是一座铁路桥,位于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段,全长164.851公里,超过了北京到天津的全程距离(137.2公里)。如果开车通过丹昆特大桥,需要约两个小时。
为什么要修建丹昆特大桥呢?这与京沪高铁密切相关。
2006年,中国决定在北京和上海,这两座中国最大的直辖市之间,修建一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京沪高速铁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千米,设24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380公里/小时。
京沪高铁穿越江苏境内,并设置了8个站点:徐州、南京、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江苏因此成为京沪高铁设置站点最多的省份。
从丹阳到昆山,属于江苏最繁华富庶的苏南地区。苏南地区有3个特征,给京沪高铁的建设带来难度。
一是苏南地区处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之中,地理特征为低洼软土广布,运河、湖泊水网密集,水面宽度在20米以上的河道有150余条,有的地方1公里能跨越10条河流。如果在这些运河、湖泊、河流上面全部架桥,必将极大地增加京沪高铁的建设成本。
二是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极为紧张,几乎称得上是寸土寸金了,而修建高速铁路必将带来大规模拆迁安置,拆迁安置的成本会相当高,这使得京沪高铁的建设成本将再次大幅度提高。
三是苏南地区交通发达,路网纵横,按照京沪高铁的设计方案,光是在苏南地区,就将与180余条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道路发生交叉。如何处理这些交叉,又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干脆在丹阳和昆山之间,修建一条特大的高架桥梁,跨越整个苏南地区。这就是丹昆特大桥。
丹昆特大桥从苏南地区的大地上飞跃而过,跨越所有的运河、湖泊、河流,以及公路、铁路,用打桩的办法就比较容易控制沉降,减少沉降风险。同时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并且与其他各种交通方式互不干扰,避免与横穿铁路的行人、车辆发生潜在的相撞事故。丹昆特大桥的建设堪称一举数得,一劳永逸。
据了解,丹昆特大桥的总投资为300亿元,平均每公里耗资1.8亿元,虽然看起来比较高,但与巨额的拆迁安置成本比较起来,已经很划算了。
丹昆特大桥还能带来环境保护方面的红利,对沿线气候、水文、生态等环境影响都降到最低点。
丹昆特大桥跨越苏州境内时,有一段约9公里的部分会跨越阳澄湖。阳澄湖碧水如镜,湖光秀丽,风景如画,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建设中,为避免对阳澄湖的水质产生破坏,这一部分桥梁建设所产生的泥浆,全部外运出去。
2008年4月7日,丹昆特大桥的第一根桩进行灌注,标志着大桥建设正式启动。1万多名的建设者经过为期3年多的建设,2011年6月30日,丹昆特大桥随京沪高铁全线正式开通运营。
丹昆特大桥的出现,打破了台湾高速铁路彰化高雄高架桥保持的世界第一长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长桥。截至今天,丹昆特大桥依然是世界最长桥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参考资料:《丹昆特大桥》《京沪高铁江苏段90%是桥梁,堪称桥上铁》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