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是不是很穷(陕西汉中经济条件怎么样)

华峰博客 332

第八章:科技长河

汉中作为远古文明的发祥地、诗骚的孕育地之一,自西汉即世修文教,产生了凿空西域的张骞、卓冠古今的李固等历史巨人,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传统优良。汉中人崇尚知识、积极达观、讲求实际、淡泊名利、注重节操,造就了特色浓郁的地域文化传统。自三代直至近世,四千多年来,汉中的文脉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文化传承

汉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一代一代的读书人。自唐武德五年(622)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汉中进士及第159人。明代汉中科名虽盛,而以古学流传(清·严如熤《山南诗选·例言》)。清乾隆至嘉庆年间,汉中出现了以史学和经学为主的治学群体。抗战时期,因地理位置重要,军政文化机构汇聚,汉中成为文化重镇。近代以来,这里诞生了朱存诚、蓝培原、刘次枫、康耀辰、康宝忠、薛祥缨、傅鹤峰、安汉、廖左明、黎琴南、康嗣群、陈迈子等文化名人,走出了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江隆基、著名历史学家田余庆、著名翻译家王智量和西夏学专家李范文等文坛巨擘。

陕西汉中是不是很穷(陕西汉中经济条件怎么样)

现存汉中市档案馆的部分汉南书院图书

近代的文化重镇清代汉中仍然保持着西部富庶之区的地位。清康熙八年(1669)汉中知府钟琇创办兴元书院,为汉中培养了大批文化贤良,山间向学之士蒸蒸蔚起,不独科第联翩,穷经汲古,后先迭出。(清·严如煜《山南诗选·例言》乾隆至嘉庆年间,汉中出现了刘天宠、陈洪范、严公均、张宏振、岳震川、王擅魁、严庆云、田種玉治学群体。这些良好现象,为汉中成为近代文化重镇营造了气氛。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汉江水运发达,汉中文化由南北蜀道坐标轴转向了东西汉水坐标系,汉中承接着中国大陆第二大经济都市——大武汉的辐射与带动,成为陕西第二大经济都市,是西北与西南之间的经济文化中心。民国《续修南郑县志》记载,汉中城商贾辐辏,货物山积,虽繁盛不及长安,亦陕西第二都会,五方杂处,社会开放,经济繁荣,八九百里间,平畴沃壤,带以汉江,环以众流,水旱皆不为害,故在汉中,最为饶富。在此大背景下,汉中的学校教育在明朝的基础之上有所发展,人才层出不穷,文化持续发展,产生了岳震川、童颜舒、高建瓴、李文敏、王榘、朱存诚、蓝培原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王榘(1835-1906),字文佩,褒城(今勉县东褒城镇) 人。家贫有志,刻苦自励,中举后任职户部,颇受倚重;后以目疾回乡,带回大量图书;任汉南书院山长(校长),主讲汉南书院10年,聚徒讲学,传道授业。将其藏书一半(约百余部)赠汉南书院,对书院的发展贡献颇大。

朱存诚(1854-1915),字纯以,西乡人。幼年好学,推崇程朱,对近代科学、经济学潜心钻研,颇有心得。在关中和家乡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兴办实业,发展经济。工书画,为陕南名家。

蓝培原(1868-1941),字葆初,南郑人。少时家贫辍学,且耕且读。20岁时考入县学,被选为廪生。清末至民国初,先讲席汉南书院,后相继创办南郑县立小学堂(汉中师范学校前身)、南郑县立女子高等学校(汉中市中山街小学前身)、南郑县立南区高等小学校(南郑年家圾小学)。主编《续修南郑县志》,倡议重刻嘉庆《汉中府志),为汉中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良多。

陕西汉中是不是很穷(陕西汉中经济条件怎么样)

康宝忠像

康宝忠(1884-1919),字蝶庵,一字心孚,祖籍城固,被誉为中国第一位社会活动家,为宋教仁墓铭撰写人。两度赴日留学,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举为总部评议员,曾介绍井勿幕、于右任加入该会。1919年回国后,先后任大清银行学堂代理教务长、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教授,与章士钊创办《独立周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举为北大教职员干事会干事,不辞劳苦,11月1日卒逝。遗著有《社会学讲义》、《伦理学》、《中国法制史》等。

陕西汉中是不是很穷(陕西汉中经济条件怎么样)

国立西北大学校门

抗战时期的汉中是大后方陪都重庆、天府成都与西京长安之间的战略枢纽和经济文化中心,是抗日的后方基地。故宫文物南迁经过并短期存放汉中、国民政府许多军政机构驻节汉中和西北联合大学迁址汉中办学等事件,使汉中成为政治、文化重镇。陈嘉庚、北大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杨钟健、老舍、何其芳黄裳、牛汉等著名文化、科技人土旅经汉中,都留下了描写汉中的诗文。

1938年3月,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的西安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迁址汉中。联大共有6个学院23个系,1472名学生,分布在城固、沔县、南郑三县六地,校本部设在城固。许寿裳、马师儒、黎锦熙、李达、黄文弼、何士骥、罗章龙、曹靖华、傅种孙、罗根泽、侯外庐、吴世昌等著名学者担任教学任务。一年多后,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五所学校。联大和改组后的院校在汉中期间,试掘张骞墓,研究张骞出使西域,考察研究三国文化遗迹,参与指导城固等县的地方志编纂和地方文化研究,促进了汉中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地位提高。城固古路坝与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当时被称为中国文化三大坝。2014年12月,当年西北联大历史系师生发掘出土的张骞墓博望造封泥,作为400余件文物精品中的一件亮相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大型展览。

随着西北联大的迁入,北方的一些中小学、文化团体也相继迁到汉中,平津流亡学生来汉中进行抗日文化宣传,汉中进步师生向往革命,通过各种渠道赴延安抗大学习,汉中的文化浪潮空前高涨。1941年,陕西广播电台在汉中恢复广播,汉中的一些城市中有声电影院等现代化设施也相继建立;省立民众教育馆在汉中北校场成立,各乡镇先后设立民众阅览室。

陕西汉中是不是很穷(陕西汉中经济条件怎么样)

这一时期,汉中出现了先后任汉南中学堂、汉中省立第五中学、汉中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略阳人刘次枫,在汉中创办省立第五师范和汉中女子师范学校的城固人傅鹤峰,在西安从事教育文化工作,返回家乡后创建宁强中学的宁强人黎琴南,寓居城固的诗人宋联奎和康耀辰、薛祥绥、康嗣群、陈迈子等致力文化教育的人士,群星闪烁,辉映西部

陕西汉中是不是很穷(陕西汉中经济条件怎么样)

康耀辰像

康耀辰(1879-1953),字乐山,南郑县人。早家留学日本,又以国民政府教育部特使身份考察日本实业、教育;回国后在陕西省立一、二、三中学任校长。民国军界要人孙蔚如、关麟征、杜聿明等都曾受教于他。民国9年(1920),康耀辰回汉中任联立中学、南郑中学校长。先后撰写有《梁山煤矿调查记》、《梁山化石考察记》、《汉水水源嶓冢山考察记》等。

薛祥绥(1894-1940),西乡县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兼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高校教授。因与于右任过从甚密,1931年被委派回乡调查陕南灾情,为赈灾救灾奔走。1937年从南京回乡后执教于南郑中学。著作有《修辞学》、《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概论》、《西乡县志》(主编)等。

康嗣群(1910-1969), 城固县人,著街迹吹名财阀康心如长子。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复旦大着墨学、北京大学与鲁迅、周作人等文化名流多有来往,并在《语丝》、《现代》等刊物上发表诗文。20世纪30年代和施蛰存合办《文饭小品》。曾在日记中评论《西行漫记》,近年产生影响。1949年出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经理。

陕西汉中是不是很穷(陕西汉中经济条件怎么样)

康嗣群译《风从这边吹》书影

陈迈子(1914-?),沔县(今勉县西老城)人,幼年聪慧,有诗文天赋。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东吴大学、中兴大学等校教授,有各种学术论著约百万言,诗词作品约300 首,曾出席第二、三届世界诗人大会,荣获常驻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史家称号。

良好的文化环境、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浪潮,孕育了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西部开发先驱安汉、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江隆基、社会活动家孙丘园等文化名人,奠定了汉中在现代史上的地位。

陕西汉中是不是很穷(陕西汉中经济条件怎么样)

陆费逵像

陆费逵(1886-1941),字伯鸿,号少沧,原籍浙江桐乡,生于陕西汉中。近代著名出版家。1912 年与戴克敦等创办中华书局,出任局长(后改总经理)。曾撰《我之童子时代》、《内庭趋侍记》等文章,回忆在汉中读私塾、秉烛夜游府署花园、母亲教养时的八项要求、与乳母的感情等童年生活,印象甚深;其立身勤俭,处事爽直,待人和易,执业进取的美德亦在汉中养成(孙树纲《陆费逵的汉中童年印象》)。1941年病逝于香港。后人编有《陆费逵文选》。

安汉(1897-1943),字杰三,南郑人。早年入汉中联立中学,1918年毕业于陕西省农业学校,同年9月赴法国留学,民国16年(1927)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农务处主任、陕西省建设厅科长、省立职业学校校长等职务。民国21年(1932)前后参加西北实业调查团和陕西实业考察团,撰写出版《西北垦殖论》《西北农业考察》,于右任、蔡元培等分别为两书作跋、写序。民国27年(1938)被任命为黎坪垦区调查团团长,撰《黎坪垦区调查报告》。1940年被任命为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1941年垦区初具规模,收容难民3万多人,垦荒6 万多亩,兴办炭厂、酒精厂,建有垦区儿童教养院1所,小学4所,配套有礼堂、图书馆、医务所、公安部、邮所等机构设施,具备了现代大农场的性质和规模。岂料1943年11月24日,安汉竟然被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兼汉中警备司令祝绍周等人以莫须有罪名秘密杀害于汉中城西门银珠桥。

陕西汉中是不是很穷(陕西汉中经济条件怎么样)

江隆基(右一)陪同周恩来视察

江隆基(1905-1966),又名泮庵,字盘安,西乡县人。1925年考入北平农业大学,次年转入北平大学文预科。早年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留学日本、德国。1936年12月回国参加革命活动。1938年到延安,先后任陕北公学副教务长、延安大学校长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副厅长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66年6月25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4月获平反昭雪。有《江隆基教育论文选》,译著有《对马克思主义批判者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

孙丘园(1906-1967),名人俊,字丘园(秋湲),以字行,西乡县人。民国17年(1928)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后转入华南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并从事反帝抗日活动。1936年自中国公学毕业后,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新闻高等研究科读研究生,其间著文赞颂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七七事变后,归国参加抗日宣传和组织民众、救济难民工作,任西安《阵中日报》总编辑。1940年因疾返回家乡,带病教书,谋划发展教育。1944年创办私立正本工业职业学校。1957年被错定为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判刑入狱。1967年因不堪受辱含冤自尽。1979年恢复政治名誉。

来源:文化汉中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