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一榜洞见鲁商发展动向,6月28日下午,第十九届(2021)山东财经风云榜颁奖典礼如期举行,2021山东十大财经风云人物摘得桂冠,为2021山东经济发展平添一个个鲜活的鲁商故事。
一榜不足以尽书一代鲁商风貌,却让我们窥见经济变局中一个群体的奔袭,见证他们走在前、开新局里的攻与守。
创新,破冰之力
自主研发一款创新药,需要多长时间?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用了近10年。10年磨一剑,今年4月,罗欣药业迎来了破冰时刻——自主研发的首个国家一类创新药——替戈拉生片获批上市,为中国创新药研发里程碑留下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记。
破冰非一日之功。回看这一路,罗欣药业董事长刘振腾带领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布局,持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先后建成了15个科技创新平台,1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创新,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路径。在山东威高普瑞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创新意味着打破国外产品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于是,威高普瑞医药总经理倪世利花了20年时间,带领团队实现了中国预灌封从无到有。如今,威高普瑞医药的预灌封注射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这还不足为奇,倪世利带领企业打造预灌封注射器的国际领先行业标准和世界一流的药品包装系统解决方案,一举实现了民族品牌从追赶到引领的飞跃,在防控新冠疫情中,中国预灌封扛起了中国新冠疫苗包装制造的重任,于变局中展现了中国力量。
6月22日,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山东科技创新必须率先走在前、开新局。能否在科技上实现自立自强,决定着鲁企和鲁商能否扛起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
登榜企业,不乏传统企业,这类企业的创新之路,更加需要魄力和定力。菏泽市定陶区建设开发总公司就探索出了一条契合自身的创新路。
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逐步走向规范化,建筑业增速放缓。菏泽市定陶区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陈永庆,率领公司主动迎变,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由原来的粗放型转向精细化和多元化发展。
在继续实施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战略的同时,陈永庆求变,优化产业结构,向建筑业的上下游延伸。去年,公司牵手定陶区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山东天之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绿色建筑、绿色建造方式、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等双碳领域,探索建筑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之路,可以预见,这条绿色发展之路,正在为企业打开了值得期许的广阔市场。
专注,质变密码
事业,需要敬畏、专注,且全力以赴。登榜企业家身上,闪耀着他们干事创业的专注之光。
云天教育集团董事长郑天林,花了20年时间,把企业打造成拥有综合教育、人力资源服务和房产置业三大板块,15所自建直营学校和8家公司的鲁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育集团。
对于职业教育的执念,驱使郑天林走进德国、英国等国家,远道取经,今天,云天教育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综合型园区,已经成型。区内规划配套了智能工业实训区等九大板块,在产教融合上,郑天林从未停止,行至行业发展的云深处。
专注,这是青岛海氏海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麻兆晖的立业之基。创业之始,他就紧紧抓住了医用敷料这一单一产品,吃透痛点,成为异形创口贴、医用胶布等多项产品的全国单项冠军。2021年,海氏海诺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新增培育企业。从岌岌无名到单项冠军,麻兆晖持续保持专注力。围绕医用耗材新材料、高科技生物医药等主业板块,海氏海诺形成了拥有核心技术和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平台。
迎难而上、逆风飞翔,榜单之上,企业家在各自的领域,以科技创新,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经济压力中,突破重围,用实打实的项目、产值和社会效益,赢得了行业的尊重和消费者的喜爱,这本身就是标杆。
今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之年。今年前5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前5月同比增长21%。与此同时,前5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8%,占全部投资的52.8%;工业技改投资项目8207个,同比增长16.6%。创新,正在转化为经济大省的比较优势,这片沃土上的企业家,将创新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力。
来不及回味,登榜鲁商,已经真正站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或许眼下,所处的行业还有卡脖子技术,还有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压力,但他们迈出的每一步科技创新、改革发力、产业升级,都是区域经济稳步前行的关键,牵引着本土经济奔赴高质量发展的下一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