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知人用人历来为人称道
甚至后来辅佐唐玄宗
开创开元盛世的那一批名臣
大多也都是先由武则天发掘起用
从而留给孙子一批宝贵人才
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武则天的头号重臣狄仁杰
正是这一群体之中的佼佼者
知人善任是武则天经常被历史学家们所称颂的一大特点,然而要取得武则天长久信任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有着强烈实用主义观念的武则天,通常都会在合适的一段时间里使用某一个人才,达到目的之后又弃之一旁。
在武则天亲政的时期,大概总共使用了七十余人担任宰相,更换宰相之频繁在历史上也是属于少见,而其中能深受女皇信任的,唯有狄仁杰一人而已。
狄仁杰
久视元年(700年)闰七月,71岁的狄仁杰在神都(今洛阳)病逝。女皇武则天极为悲伤,感叹道朝堂空矣。从此以后,每当和群臣们商议政事有不能决的时候,又会再一次想起这位国老狄公:天夺我国老,何太早邪!
武则天如此信任狄仁杰,狄仁杰自然也是忠心耿耿效忠武则天。但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正是狄仁杰大力举荐的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在数年后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从而把年迈的武则天从皇帝的宝座上拉了下来,重新把皇权交回到李家的手里。
狄仁杰和张柬之
从狄仁杰劝说武则天不要传位给侄子武承嗣也可以看出,狄公在心底是站在李家一边,既然如此,还能终身深受武则天的信赖,更可见狄仁杰这个人能力和才华非同一般。
和之前大多出身于军功贵族、门阀士族的宰相不同,狄仁杰是通过科举考试,一步步进入高级官僚队伍的行列的。
科举制正在发展的唐初,狄仁杰的出现和成功开始显示出科举制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正面作用,当然也和武则天善于知人用人的的特点分不开。
科举取士
狄仁杰20岁左右参加考试中明经举,27岁以资授汴州判佐,开始从基层工作做起,进入了国家官僚队伍。
很快,年轻人狄仁杰的才干就被正黜陟河南的前工部尚书阎立本(没错,就是画《步辇图》的那位)所发现,在阎立本的提携之下,狄仁杰也开始一步步向上升迁。
步辇图
狄仁杰早期的工作履历大多与司法刑事工作相关,先是做并州法曹,然后调至中央大理寺(相当于今天最高法院)担任寺丞(负责一般的审刑断罪),从此开始了京官的生涯。
十几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狄仁杰在同一批寺丞当中很快脱颖而出。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刚当上大理寺寺丞的时候,狄仁杰一年就处理了大量的积案,涉及一万七千人之多,而这一万七千人没有一个人出来喊冤上访,这在当时实属难得。
影视剧中常有百姓击鼓鸣冤的情节
在当年吏部主持的官员考评中,狄仁杰被评上了上下等(唐代官员考评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一直到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在当时,上上等和上中等是几乎没有人能评得上的,所以狄仁杰的这个上下等就已经属于最高的等级,全国劳动先进模范行业标兵,一时名声大震。
而狄仁杰直接被唐高宗和武则天发现,则是在仪凤元年(676年)。
有两位官员不慎砍了唐太宗昭陵的一株柏树,按相关法律条款,这两位工作失误的官员应当被开除处罚,但是高宗个人觉得自己父亲坟头上的树被砍了,火冒三丈,一定要判处两名官员死刑,否则我不杀则为不孝。
唐太宗昭陵
具体主管这个案子的大理寺丞狄仁杰坚持原则,拒不接受皇帝的命令,希望一切按照法律条款进行审理处置。最后高宗终于被狄仁杰所说服,收回对二人的死刑命令,同时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开始进入更高一级的核心圈子。
武后主政之后,狄仁杰也同样备受重用,既有在中央继续分管司法工作的经历,也经常被任命出去主政地方事务。无论什么样的工作,狄仁杰都能够出色完成,官誉声隆,口碑很好,上上下下都相当满意。
狄仁杰在民间有神探之名
到了晚年,武则天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皇位的传承问题,武承嗣等人一个劲儿鼓噪当然应该传给武姓子弟,但是武则天本人倒是一直处在矛盾犹豫之中。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在外任职的狄仁杰被武则天诏回,拜为鸾台侍郎、同凤台鸾阁平章事,狄仁杰第二次出任宰相。在这一次宰相任上,狄仁杰最大的成绩就是劝说武则天做出了将皇帝位置在自己死后传回李家的重要决定。
武则天和狄仁杰
狄仁杰的劝说,坚定又充满了谈话的艺术,对武则天影响极大。狄仁杰告诉武则天,当年太宗夺取天下,高宗又把儿子托付给你,才让你有了大施拳脚的十几年时间,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成就,但是如果你到时候传给你侄子武承嗣那帮毫无关系毫无功绩的鼠辈,又如何对得起太宗和高宗呢?
况且姑侄之间和母子之间,到底谁的感情更深呢?这个道理老百姓都知道,没听说过有侄子还把他姑妈给供到太庙里去的。你要是真传给了武承嗣,那么你死了以后连个给你上供的人都没有了,孤魂野鬼的,儿子就不可能这样。
武则天最终以皇后之礼与李治合葬于乾陵
武则天说,这是我的家事,你就不要管了。但是狄仁杰看出女皇已经有所松动,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趁热打铁继续讲了一通家事国事的大道理。
武则天听后只是沉默,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将流放到房州十几年的自己儿子、以前的中宗李显给接了回来。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信号,也是武则天开始接受狄仁杰劝告的开始。
武则天和狄仁杰
过了十多天,武则天又召见狄仁杰,说自己做了个梦,一只鹦鹉两个翅膀断了,问老狄这是怎么个说法。
狄仁杰很机智,回答说鹦鹉就是武,代表您老人家,两个翅膀就是你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翅膀断了就是儿子不振,要重振雄风,就必须得让两个儿子恢复到他们以前的位置上去。
唐中宗李显
就是在这么不停地劝说和影响之下,武则天终于认识到了当时天下人心仍然在李唐一家,自己接手自夫家的权力终将还是要还给李家,否则所有这些成绩都将烟消云散了。
圣历元年(698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立李显为太子,彻底断了诸武的念头,武承嗣怏怏不乐,很快也就抑郁而终。
武承嗣
狄仁杰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协助武则天确定接班人的人选问题,这对唐代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纵观狄仁杰这一生,可以看见,像他这样类型的官员群体正在崛起。他们不同于以往的依靠家族或者门第走向权力核心的旧式官员,而是经过科举才得以进入官员行列,又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富于实干精神,品德高尚,作风踏实……中古时期那种浓郁、走向保守的贵族社会风气,到了如今正在慢慢地转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