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入的国籍是中国。这是有根据的。自我国2004年发出第一张绿卡到2019年的15年间,绿卡发放量不到8000张,平均一年只有几百张。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外籍人口占总数也仅有0.044%左右。即使目前翻倍,也远低于日本等亚洲国家2%的水平。
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急需引进外国人。许多人会拿美国为例,来论证条例的合理性,这也算是个论据,我不作指责,只针对论据进行反驳。
懂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与胜利跟英法百年战争离不开关系。1607年,伦敦公司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詹姆斯河口建立了詹姆斯城, 从此揭开了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序幕。至1733年为止,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块殖民地,并向这些殖民地输送了大量人口(主要是流放人员)。这就是北美13州的雏形。
到了1770年,英法因殖民地扩张问题爆发了第二次百年战争。与此同时,因忙于同法国争霸无暇顾及北美殖民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此时的北美13州已经形成了近200万人口、工农商各行各业均得到发展的新兴经济区,各殖民地文化与经济互相交流,形成了一个统一市场,美利坚民族诞生了。
为了扩充军需,英国拼命向北美征税。有压迫就有反抗,已成规模的北美13州开始了以独立为目标的反抗。海峡另一边的法国为了打击英国,给予了北美军事支持,加入战争,帮美国独立,只为一雪七年战争的前耻。
可以说,美国的诞生,完全都是建立在移民文化的基础之上,加上英法战争的助力,才得以建国。其本身并没有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文化。
但中国却不一样,历史悠久的中国经过数千年的战火洗礼,自己就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摆在那儿。接受这一体系,我们就接受你,不管你是清还是元,我们都承认你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因为你所有的活动都被限制在这一体系之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化。
回到主题,我们需不需要引进外国人要看的也并不是他们的到来会带给我们什么,所谓的解决农村光棍问题,什么性奴女权这些社会问题,都是浅层次甚至不着调的言论,关键在于一个非土生土长的外国人,能否抛弃自己的体系,接受我们的体系。
历史并不总是直接显现它自身,只是在一些危机饱和后的瞬间,突然呈现内在于它的那个向量,并暗示了其后的方向。
二战后美国的回形针计划只是移民基因的延续,并非经济腾飞的创新之举——它没有跳出那个框框,一旦跳出,它就不再是美国了。
同样,哪怕是那特殊的十年,也是基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同当下局势结合的一次探索。虽然它失败了,但那个向量所指的方向却并没有错。这也是为何总设计师定性我们国家是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照搬苏联——在传统体系的基础之上寻找变量,而不是推翻重来。
辛亥革命后我们短暂地跳出了这个框框,一盘散沙,给了日本可趁之机(日本汉学大拿沟口雄三观点);而现在提出的儒学复兴就是在经历经济腾飞后的一次往回拉。
为什么中国籍难入?因为我们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一套文化体系,无论你做了多大贡献,会说多少中国话,都不能代表你就是一个中国人,你必须接受并在这一体系之下生活。
而任何一套体系都有好有坏。对土生土长的人来说,你既要享受它的好处,也要接受它的缺陷。这是没得选的。有格局的还会想办法改进这个缺陷。
但外国人不一样,它可以享受它的好,也可以选择不接受它的缺陷,而一旦不接受,很容易对此进行全盘否决,进而不再认同我们这个国家——那他还算不算中国人?
当然我们的体系绝对更适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此次疫情就能看出来了。封城、全国范围内长达一个月的隔离……这在国外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很多人喜欢拿武汉政府不作为说事,但背后的逻辑仍然是这套传统体系的问题。在这一体系下,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不是直接对立亦或者有序合作,而是留有一块充满变量的空白余地
针对14亿人的管理是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必须留有余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中国的历史脉动》三联出版,有学术和公共出版依据的微信你别再让我改了)。
这就十分考验具体执行者的行政能力。而对照高考恢复时间,如此庞大的国家,是不可能做到每个具体执行者都拥有足够强的行政水平的。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执政者要面对的是一批土生土长,接受传统文化(浅层次)洗礼的普通老百姓。
不戴口罩会传播病毒——听不懂;不戴口罩要罚款——听懂了。
这里面深层次的逻辑其实是经济问题(你也可以理解为阶级,但也不全是)。
孙中山说,中国人要解决的,不是自由不自由的问题,而是经济问题。因为一直以来,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换一个政权唯一的区别就是现在要交多少皇粮。最奇怪的是,向来‘不自由’的中国其实一直都很自由。因为除了关心上缴的皇粮,政不下乡其实是惯例——这就是执政上留有空白的历史原因。这一惯例在这次疫情期间其实也可以找到踪迹——教育部发文禁止网上授课,同时它也没有明确指出违反了要受什么惩罚,这就是留了余地,而各地其实并未真的严厉贯彻,因为要考虑的实际综合因素太多了。
继续回到主题,一个建立在移民文化基础上才得以建国的美国,因为没有自己的内在文化约束少了这片回旋的空白余地,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来,但各地情况又不一样,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
适应了那一套体系的人来到了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完完全全陌生的体系,他如果对上网课坚决反对,其他家长和学校又该如何招架?就算教育部并没有严格制定惩处措施,学校或许不会怎么样,但事后得不到预期结果的外国人又会怎么看待我们这个国家?
这就是外国人融入我国的实际难题。而产生这个难题的根源就是上面说到:精神层面的自由问题不是问题,穷了几千年这个经济问题才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这是我们国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在那套传统文化体系的洗礼下,一切都可以慢慢商量,没那么多不近人情又不切实际的条条框框限制。
遗憾的是,近几天真正讲到点子上的,居然是胡锡进。他说:
不让移民的失守而导致加重中国的人口负担,这的确是长期经历了计划生育痛苦的中国社会应有的基本政策方向。中国太大了,把这14亿人照顾好,让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落后面貌,就是对全人类的最大贡献了。
一个工资是平均工资数倍的优秀人才被引进了,他关心的问题和我们这些老百姓关心的能一样吗?
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人进来了,这个被种种优惠政策吸引进来的外国人,他能想象自己有口饭吃就已经觉得很好了,但还有很多人却觉得被生活压得踹不过气吗?
不理解核心问题所在,不理解那套数千年来侵入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体系,他要想融入我们,至少得花点大功夫。美国是移民国家,融入不了的也算美国人,但融入不了中国文化的还算中国人吗?
为什么中国籍难入?
中国始终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步伐,外国人的融入势必存在很大难度。因为历史向量所指的方向只会在传统体系的基础之上前行,这一体系同任何一种体系都截然不同,外国人难以理解。
当然,只要能接受这套体系,我都当你是一家人。但问题在于此时此刻,这些外国人是否真的做好准备了?
为什么在这个期间提出这个条例?是因为外国人都爱上了孔子和老子吗?
有一个观点我认为是有参考价值的:
上图文章认为这个条例是想靠外国人救房市,让房价别跌下去。这也算是一个不那么荒唐的论点,我国离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标准还有近15个百分点,房产在未来几十年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融入文化或许可以暂缓,但经济等不了那么久了。这或许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即使我不清楚是不是这个原因,但我是能接受这个理由的。因为这说明了这个条例还真是在解决问题。也就是胡锡进说得让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落后面貌。
那问题又变成了引入外国人这个外部变量能否解决现有问题。
是不是这个原因?能不能解决问题?
从条例修订事件发生的第一天起争论就没停过。但无论怎么吵翻了天,直到今天,没有一个权威发言人出来解释一下这些可以预期到的争论,也没有一个有关人士站出来给民众吃一颗定心丸,有的只是岁月静好的歌功颂德。
(只允许这种一昧赞扬的爆文存在其实对做出正确决策不太有利)
针对14亿人的政策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来自民间的支持也可以理解,但引用苏轼的诗,关掉评论,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做法又真不得不让人谨慎思考胡锡进说得另一句话了:
更关键的是,条例最终通过后各地将如何执行的问题
不说具体执行时能不能被人理解吧,如果一直用这些普通人理解不了的做法来回应民众的声音,还是挺容易引人遐想的。希望能有相关人士赶紧出来正面回应一下质疑,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最后,不管结局如何,我都接受并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样一个独特存在而自豪,我也只是坚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的,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
不在其位不谋其职,或许我的想法稚嫩可笑,但仍希望能有权威的相关人士站出来解答一下我的疑惑:如果哪天入中国籍只需要找个人结婚再住五年就可以了,那我们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独特性又体现在哪儿?
而在未得到信服解释之前,至少目前,我没办法支持。
见谅。
春天并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任何事情都可能让人烦躁,比如街上的女孩子开始光腿了我还穿着两条裤子其中还有一条是加绒的,破办公室为什么这么冷。顺便想到工作7年了我竟然上的全是没有双休的班,没什么时间也没挣到什么钱,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反正一切都很丧,又是无望的一年开始了……
这段来自认识了多年的好友去年发的微博总让我心酸。虽然和她很久不再联系了,但仍会时常把这段话拿出来读一读。因为我仍然很穷,一年又一年,无望的生活似乎看不到头。我清楚地知道,从古至今,这种感受始终萦绕在我和我的同胞们身上。感谢祖国解决了数千年来都一直存在的温饱问题,我也知道针对14亿人的政策没那么容易,但我没办法去关心其他人怎么样,也没办法对做决策的人有多难感同身受,我只是纯粹地认为,引入外国人并不能让我拥有更好的境遇,无论时代的车轮驶向何方,我能把握地也只有自己的人生——甚至不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