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咸宁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咸宁市地区属楚国,秦国灭楚之后,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不过秦朝时今咸宁市境内并没有县级行政治所,直到西汉。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咸宁市境内仅存在一个下隽县,属长沙国管辖。如上图,虽然此时今咸宁市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江夏管辖,但唯一的县城却属长沙。
下隽县,西汉置,因隽水得名。下隽县城位于今通城县境内,是咸宁市地区第一个建制县,不过并没延续下来,隋开皇九年(590年)省入蒲圻县。
西晋
上图为公元282年西晋时期。此时今咸宁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分属武昌郡和长沙郡。
蒲圻县,东吴黄武二年(223年)置,即今赤壁市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的县城位于今嘉鱼县境内,隋开皇十二年(592年)迁治今址,延续至今。
沙阳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县城位于今嘉鱼县东北。隋开皇元年(581年)废,未延续下来。
隋朝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隋文帝时期推动行政机构精简,于是此时今咸宁市境内只存在蒲圻县,属江夏郡管辖。
也是在隋朝时期,今咸宁市西南地区脱离了和今湖南省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
唐朝
上图为公元743年唐朝时期。此时今咸宁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均属鄂州管辖,鄂州即上文江夏郡改名。
唐年县,唐天宝二年(743年)置,即今崇阳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的县城位于今崇阳县西南,五代吴顺义七年(927年)改名崇阳县,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此时今咸宁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通山县我制图失误,没标记),均属鄂州管辖。
通城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即今通城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后曾几度降级成镇,最后一次复置为县是在1961年,延续至今。
嘉鱼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即今嘉鱼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通山县,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置,即今通山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咸宁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初名永安县,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改为咸宁县,即今咸宁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
元朝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此时今咸宁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分属武昌路和兴国路。
元朝此时和北宋的行政区划相比没有大变化,只是鄂州已改为武昌路,兴国军改为兴国路。
明朝
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
和元朝相比,行政区划变化在于兴国路已不存在,辖区并入武昌府。此时今咸宁市全境均属武昌府管辖。
在这一带清朝延续了明朝的行政区划,故不累述。
民国初
上图为公元1914年民国初期。
此时今咸宁市地区均属江汉道管辖,江汉道治所在江夏县(今武汉市)。1927年江汉道废。
建国初
上图为公元1953年底。解放之初,咸宁、崇阳、通山、通城四县属大冶专区,嘉鱼、蒲圻两县属沔阳专区。
后两专区撤销,到了1953年底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今咸宁市地区均属孝感专区。
1965年置咸宁专区,辖咸宁、武昌、崇阳、嘉鱼、通城、通山、阳新、蒲圻、鄂城等九县,专员公署驻咸宁县。
1965年这便是咸宁设置地级行政建制之始。而且此时武昌、鄂城(今鄂州市)、阳新三第属咸宁管辖。1970年改置咸宁地区。
当代
随着后来武昌、鄂城、阳新不断划走,1998年撤地设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纵观咸宁市地区行政区划史。下隽县是境内第一个建制县,但未延续下来。
延续至今的县级行政机构中,赤壁市(蒲圻县)的历史最为久远。周围几县均是从其原辖区中析置,可以说是地区母县。
而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咸宁市地区属武汉市的前身(江夏郡、鄂州、武昌府)管辖,直到1965年才建有本土的地级行政机构,至今不过半个世纪。
笔者已完结川、粤、桂、闽、赣、湘、贵、浙行政区划史,关注可查阅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