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华峰博客 189

朱温,名声最差的开国皇帝:他真的以60岁病躯,睡遍了张全义全家女眷?真的因扒灰被亲儿子杀死?

——论朱温的第二种死因

导读:本文从《五代会要》朱温释放宫人的原始矛盾敕令出发,结合《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提出朱温死因的第二种可能——猜忌被杀说。

在个人印象里,朱温是历代所有开国皇帝中(大约100人),名声最差、最臭的一个,甚至没有之一。

毕竟是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毕竟被毛泽东亲自点评,朱温英雄、枭雄算不上不说,晚年还被世传以60岁病躯,睡遍下属张全义全家老幼;最后与儿媳乱伦,被亲儿子杀死,这太矛盾了。而史料价值更高的、更早的《旧五代史》没他晚年好色记载,临死前三个月拖着病躯进攻李存勖,和晚一些的《新五代史》、《资治通鉴》不同,这太矛盾了。对了,《旧五代史》、《五代会要》更有他轻徭薄赋、减负人民、鼓励耕桑、重用人才、释放宫人宫女(发妻死后)的记载,这太矛盾了。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时人的原始史料:904年张皇后死后,55岁朱温(907年)还在释放宫女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中古时期被儿子弑杀的皇帝,多有嗜杀、暴躁的原因

一、我们分两阶段,简述朱温事迹:

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五代后梁第一位皇帝。

在唐末五代的极乱世,朱家到他出生已破落,兄弟三个朱全昱、朱存、朱温都很穷,是社会底层,只能随母亲去别人家打工求生。其中朱温最小,却最凶狠,还慢慢养成了狡猾机诈的性格,混迹于乱世。

第一阶段早年功利赢家——枭雄朱温:

朱温迫于生计,先投靠第一主子,农民起义军黄巢——黄巢短视,朱温背叛农民军,再投降第二个主子,唐朝僖宗皇帝——唐末政权腐败,背信弃义的朱全忠壮大后自己称帝,卸磨杀驴,极残忍、狠毒、无情、功利地屠杀新皇帝昭宗、宗室、朝臣、宦官——终于建立后梁,励精图治,30年间胜仗不断。

朱温残忍、狡猾,见风使舵,背信弃义,两次背叛主人(还是两大对立阶层,你敢信?),展现了人性中最现实的一面;但同时,他有相当优秀的军事才能,一生都在前线亲征。毛泽东称赞: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后梁太祖朱温,清人绘制

朱温不负所望,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点打援的方针,不断寻找战机,击败了当时中原的大部分军阀:有秦宗权、朱瑄、朱瑾、朱琼、时溥、康怀英、邢善益、马师素、袁奉滔、李茂贞、赵匡凝、赵匡明、赵璠越、赵匡琳、李罕之、王师范、张友、张筠等等,这些对手,他们或英勇、或流氓、或吃人、或儒法、或联盟、或背信,都是军、政、财三权在握的军阀,朱温从险恶的宣武军起家,硬生生的从黄巢起义后的废墟河南,打出了一片天下;真的像曹操击败袁绍 、吕布、刘表、马超、韩遂一样,隐隐有统一天下之势。极不光彩的发家过后,后梁终于在百战中崛起。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后梁开平年间局势图,朱温身旁强敌环绕

对,就是这个史书记载的残暴之徒、扒灰之辈,结束了黄巢起义后白骨遍地的中原战乱,在百战之中、在废墟之中建立了较为发展的、强大的、又争议的梁朝;无论如何,朱温想结束战乱,想统一全国。

唐末历经唐懿宗、唐僖宗等昏君和大量农民起义,弊政种种;而朱温拨除乱政,建设能力一流:他轻徭薄赋,鼓励耕桑,恢复生产,惩治权贵和宦官,严格治军,前线亲征,经营中原30年。譬如他的手下张全义,后来封王,30年镇守洛阳,亲自下田,让洛阳从渺无人烟变成了蚕麦丰收。朱温称帝后,契丹(耶律阿保机在位)、渤海国、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多次派人朝贺,这体现了后梁的强大地位。如果朱温仅是一个残暴短视的地痞流氓,难道不会步黄巢后尘?如果朱温仅仅是一个投机小人,五代十国全国超过50个藩镇,为什么朱温能于四战之地而不倒?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唐懿宗时期的黑暗政治一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唐懿宗时期的黑暗政治二

与网上流传的荒淫形象不同,时人、现代很多专家都认同朱温的地位,是对中小地主友好的时代(《旧五代史·食货志》),在后梁形成了新的势官地主阶级(杜文玉等)。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据传的后梁开平通宝孤品,还是比较精美的

更为重要的,全面评价帝王,不仅要看本纪,更要看列传。不仅要看个人,更要看团队。朱温虽然是五代头号煞神,但他重视真才实学,能广纳豪杰,严惩阿谀之徒,账下人才济济:武将有葛从周、刘鄩、王彦章、朱珍、庞师古、杨师厚、张从敬、张归厚、李思安、牛存节、徐怀玉、氏叔琮等,类似曹操的张辽、夏侯惇、庞德、张郃、乐进、夏侯渊、许褚、典韦、于禁、曹仁等;文臣有敬翔、李振、谢瞳、刘捍、张全义、裴迪、韦震等等;类似曹操的荀彧、许攸、郭嘉、贾诩、程昱等等。若朱温只是一个残暴、短视之辈,能吸引这么多人才长期卖命吗?

这样的枭雄和人才团队,经营中原30多年,为什么在传播过程中被选择忽视,却屡屡只提最后几年的、甚至最后一年的朱温,盯着裤裆下面那点事不放(还可能是假的),我们不该反思什么?

另外大胆设想,假如朱温没有乱伦扒灰(即扒灰的史源是谣言,而不是信史 ),作为坏人,他是不是被安了不属于他的罪,是不是被过度冤枉了?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一个争议朱温?别着急,最后涛说精彩历史——五代十国108外号会有评价。

第二阶段晚年输家——亡于内讧,被亲子弑杀的残暴猜忌、扒灰朱温:

历史是最高明的编剧,谱写了曲折真实的乱世剧本。朱温的最大对手——河东沙陀集团、河东刘备在最后关头绝地反击,取得三垂冈及柏乡之战的转折胜利。朱温、李克用父子这对历史级别的冤家,进行了30多年的、几代人的宿命对决,即有名的梁晋争霸。

朱温无法灭掉冤家,只能看着被毛泽东赞为风云账下奇儿在的李存勖慢慢强大,自己又垂垂老去。可继承人不争气,没有一个比得上李克用之子,正是外复强敌,内有不济。这里的曹魏集团,面对的不再是刘禅,而是新崛起的五代军神!!!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逆境期的李存勖堪称军事天才

有时候我愿意假想,若没有李存勖,抑或沙陀依旧是一个小小部落,朱温会不会统一北方,统一全国,成为不被黑的开国皇帝?可历史不容假设。

公元912年,60岁的朱温最后一次前线亲征,却发出了这样感慨:我经营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余孽竟能死灰复燃,如此猖狂!我看他李存勖的志向广大,上天却又欲夺我余年,我的几个儿子皆非其敌手,自己死后,恐无葬身之地了。说着竟哭泣失声,昏死过去了。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老年朱温亲征,败于李存勖军队

可是,此时他的亲生儿子,却丝毫没有对外的忧患意识,而在暗中谋划内部权力,要杀掉自己的老爹!!!

涛说精彩历史,真的为晚年朱温可惜,倒在了自己儿子手中。一代枭雄,是不会被外敌击败的!

但又不得不说,朱梁集团有内讧的必然根源:8年以前,枭雄朱温残忍篡位,以臣弑君;8年以后,逆子友珪以子弑父,这是不是迟来报应呢?

之后的朱温形象,开始离奇地模糊,成为了中国史上的一个迷案、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五代十国本来就是一个内讧不断的时代(梁因内讧而衰,唐晋汉周皆因内讧而亡),后梁更是开了这个头。让人奇怪的,内讧的原因,正史记载却出现了不同:

  • 史料价值高的《旧五代史》没有晚年朱温的扒灰、荒淫记录,只着重强调晚年朱温猜忌心加重:常常把前线的失利怪罪于臣子,内讧过程仅仅是(友珪)弑太祖篡位,均王以兵讨之,自杀,追废为庶人;这里有一问题,《旧五代史》很多记载站在后梁一方,可能隐瞒丑事,删除细节,需要考辨。

(涛说精彩历史概括为猜忌被杀说)

  • 而晚几十年后的《新五代史》,却秉持不同观点:说朱温时期的内讧原因偏向扒灰乱伦,自己召集儿媳入侍,张氏、王氏专房侍疾;传位时消息泄露,被王氏透漏给丈夫,逆子朱友珪提前下手,杀父篡位。《资治通鉴》也采用此说法。

(涛说精彩历史概括为扒灰被杀说)

这里,我们必须贴出大家关心的《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分析朱温传位之谜,字数不多,并不占据朱温本纪的主流;但这些《旧五代史》中没有,需各位读者判断细节:

《新五代史》:

博王友文多材艺,太祖爱之,而年又长,太祖即位,嫡嗣未立,心尝独属友文。(被《资治通鉴矛》删除)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太祖病久,王氏与友珪妻张氏,常专房侍疾。(被《资治通鉴矛》放大)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盖心欲以后事属之。乃谓敬翔曰:友珪可与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为莱州刺史。(被《资治通鉴》删除)太祖素刚暴,既病,而喜怒难测,是时左降者,必有后命,友珪大惧。(被《资治通鉴》删除)妻张氏(注:朱友珪妻子张氏)曰:官家以传国宝与王氏,使如东都召友文,君今受祸矣!夫妇相对而泣。 左右劝友珪曰:事急计生,何不早自为图?

《资治通鉴》:

初,元贞张皇后严整多智,帝敬惮之。后殂,帝纵意声色,诸子虽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放大《新五代史》记载:二人专房侍疾——乱之诸妇)友文妇王氏色美,帝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放大《新五代史》记载:忽视新五代史的友文多才艺、年又长、太祖即位,心独属友文)友(珪)心不平。友(珪)尝有过,帝挞之,友(珪)益不自安。帝疾甚,命王氏召友文于东都,欲与之诀,且付以后事。友妇张氏亦朝夕侍帝侧,知之,(放大《新五代史》记载:《新五代史》只说敬翔通告,并没有张氏偷听)密告友(珪)曰:大家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夫妇相泣。左右或说之曰:事急计生,何不改图,时不可失!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初二,朱温被朱友珪及其马夫冯廷谔在寝殿刺杀,享年60岁。

那关键问题来了,同样是言之凿凿的正史,猜忌被杀说,扒灰被杀说,到底该相信哪个,或二者都有?

二、涛说精彩历史更认可猜忌被杀说:

1、扒灰被杀说刻意夸大朱温晚年的荒淫,有两个致命错误,不足信服!

错误说法一、网上、野史有这说法,说晚年朱温,将儿子们派到外边做镇守官吏,却让一群儿媳妇们轮流侍寝。对父亲的乱伦行为,儿子们不但不愤恨,反而不知廉耻,利用妻子在父亲床前争宠博欢,以求能继承皇位。野史刻意夸大扒灰细节,扩大扒灰作用,纯属无稽之谈。

(1)、朱友文虽为养子,但早年就便被朱温赏识,是事实的储君。

朱友文幼美风姿,好学善谈论,一直被委以重任,后梁刚刚立国,更是被封博王,位列诸子第一。根本不是912年,王氏侍奉的最好,朱友文才被选为继承人。

我们看看朱友文的人生轨迹:度支盐铁制置使(890年左右)——负责藩镇财政的建昌院使——负责全国财政的建昌宫使——博王——博王兼开封府留守,财权、开封府全给了,这不是重点培养是什么?而亲子朱友珪,朱温传位时,仅仅想调任其为莱州刺史,还是儿媳张氏,奉献了半天肉体的结果吗?

就连《新五代史》,也承认朱温中意养子;只是这句话被更后来的《资治通鉴》删除了。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朱友文

(2)、从不利朱温记载的《新五代史》、《资治通鉴》来看,儿媳们主要是一、二女子之娱,即王氏、张氏二人;其他儿媳具体是谁,获得什么好处一字都没有提,一个字都没有!

把两个儿媳被刻意传成一群,还编造模糊不清的细节,这不是妖魔化是什么?反正朱温早年背叛农民起义军、背叛唐昭宗,同时代就臭名昭著,后世再抹黑一点又有什么!

错误说法二、至于正史——《新五代史》的最大问题,是把内讧仅仅归因于女人,不足信服!晚一些《资治通鉴》,则添油加醋地接受了该说法。

(1)、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为了奉劝君主不要好色,错误地总结:及其败也,因于一二女子之娱,……祸生父子之间,乃知女色之能败人矣,自古女祸,大者亡天下,其次亡家,其次亡身。

一两个女人能睡倒朱温,睡倒后梁中枢,但能睡倒五代乱世的一群独立节度使?

《资治通鉴》也接受了欧阳修的说法,但可能觉得欧阳修说的不够,删减了正常的政令,添加了荒淫细节。

(2) 、我们列举朱温最后一年的活动细节,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

  • 乾化二年(912年)二月十五(被杀前3个多月),朱温疾病缠身,还御驾亲征,进攻枣强和蓚县;
  • 五月初六(被杀前不到1个月),才病重返回洛阳;
  • 五月初九(被杀前不到1个月),病情加重,下令全国减刑减徭役,禁乱捕乱杀;
  • 五月十五(被杀前半个月),念念不忘消灭宿敌李存勖;
  • 六月初一(被杀前1天),朱温命敬翔将朱友珪调出任莱州刺史,但只宣旨,却并没有敕令;特别注意,此不下敕令的左迁,是晚年朱温猜忌残杀的先兆,足以让朱友珪生反叛之心,并不需要张氏通风报信!
  • 六月初二(公元912年7月18日,被杀当天),朱友珪、马夫冯廷谔等改换服装,潜入左龙虎军,会见统军韩建,和盘托出篡逆计划。韩建见过晚年朱温的猜忌残暴,惧怕不能保全自己,于是与朱友珪共同策划,谋杀皇帝。因此,朱友珪几乎没有阻拦地潜入大内,马夫冯廷谔最后刺死朱温,梁太祖享年60岁。

不难看出,作为一代枭雄,朱温最后3个多月还在前线征战,死前不到1个月还大赦天下(五代十国君主个人需要,动不动就大赦天下,也应指出);仅仅用好色荒淫、扒灰短视就概括他的所有晚年形象,太过武断,太过妖魔化了,太过不公平了。

2、猜忌被杀说更可信。

其实在扒灰被杀最后,我已经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猜忌被杀说更可信。

暮年朱温,屡屡被仇人之子击败。他忧心重重,残忍狡猾的求存本能展现。

在旁人谗言离间下,朱温变得猜忌心极重、暴怒无常,开始诛杀功臣战将。英雄如朱元璋,晚年也猜忌心极重,屠杀无辜,但毕竟天下已定;胸怀大志、刚愎自负的朱由检,面对美女陈圆圆坐怀不乱,绝不荒淫,但猜忌心极重,在位17年,换了19任首辅,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旧五代史》明确记载,朱温性格残忍狡猾,伴其一生,晚年更重。譬如朱温为了完全控制河朔三镇,结束藩镇割据的局面,曾勾结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残酷屠杀魏博牙军8000人,家属中的妇女、小孩也不放过。他晚年被后起的李存勖击败,开始猜忌身边的功臣元老,责怪他们杀敌不力、为政不利,诛杀了氏叔琮、朱友恭、范居实等人;大臣和宗室每次进宫,都要为自己申诉,才能免除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功臣宿老忍气吞声,甚至需要朱温进奉财宝,才能免除一死。

逆子接到贬谪圣旨2天不到,就用猜忌残忍之理由,快速说服朱温的亲随警卫人员、统军,内外串通、大模大样地杀帝登基,才真正可怕!

这就是说,即便朱温兽性大发,让王氏、张氏侍奉或侍寝,走漏风声,猜忌被杀说也是更根本的原因。外有强敌,内有猜忌,人心涣散,朱温想立贤不立亲,却不信大臣,没有有力的托孤团队;在重病之际仓促传位,让逆子朱友珪有机可乘,最后篡位成功,弑父杀兄。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朱友珪

这样倒行逆施上位的朱友珪,自然心虚地很,登基马上就杀掉了竞争对手朱友文;他大肆赏赐下属,却毫无作用,无法收买人心,尤其众多节度使、老将回过味来,为朱温不平;废帝在位不到一年,便被朱温四子朱友贞联合魏博节度使、老将杨师厚杀害,并被废为庶人。

因此我们的结论:后梁太祖朝发生内讧主要原因,是朱温晚年猜忌心太重,并非荒淫扒灰;也只有猜忌被杀说,能解释史料中诸多的矛盾。

三、为朱温说的第一句公道话:60岁古代老年病人朱温,刚从前线返回,甚至不能坐肩舆,如何接连纵欲10几天,如何睡遍下属王爷张全义的全家女人殆遍?《新五代史》、《资治通鉴》中,朱温扒灰的史料来源到底是什么?

1、淫变张全义全家老幼史料不可信:

  • 常识矛盾:朱温蓨县战败,都不能乘肩舆,这样的身体,能支持6旬老人纵欲10天?能支持他淫遍下属王爷的全家

(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新五代史》;乱其妇女殆遍《资治通鉴》)

朱温最后1年多疾病缠身,《资治通鉴》记载:上以久疾,(911年)五月,甲申朔,大赦。疾复作(911年十一月十二日)、败于蓨县,病增剧,不能乘肩舆(912年三月)、以疾淹留(912年四月初九)、疾甚(912年五月初六)、帝疾增甚(912年闰五月十五),越病越重,宣旨传位(912年六月初一)。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唐初步辇图中的步辇,五代十国还没有轿子

  • 记载矛盾:三本史书,三种说法。

《新五代史》记载的张全义事件(朱温败于蓨县后)是912年,而《资治通鉴》却是911年,《旧五代史》干脆没记。

《新五代史》:太祖兵败蓚县(912年二月二十五),道病,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朱温返回洛阳在五月初六,按《新五代史》观点,张全义事件在912年农历二月到五月之间)

《资治通鉴》:秋,七月,……辛丑,帝避暑于张宗奭第,乱其妇女殆遍。(《资治通鉴》的张全义事件在911年七月辛丑。这个比《新五代史》的说法考谱些,但司马光也忽略了朱温在911年五月,身体久病的事实)

而同是宋朝人王禹写的《五代史阙文》,对张全义事件半信半疑,所以记载世传梁祖乱全义家妇女,悉皆进御",请注意世传二字。

2、扒灰张氏、王氏史料存疑:

  • 记载存疑:五代薛居正是后周宰相,后来入北宋。他修《旧五代史》,完全可以如实记载扒灰事件,宣示北宋正统,可是没有;而北宋的《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却记载详细;此后朝代,越传越大,不可收拾。
  • 佐证材料存疑:目前五代的最早佐证材料,只有朱温死后几十年,才出现的笔记小说《北梦琐言》。作者孙光宪生于公元901年,在南方(南平)当官。也就是说,朱温死时候孙光宪才11岁,一个南方小孩不可能进入北方的中枢了解第一手资料,大概率是道听途说。而《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的扒灰来源,很可能出自笔记小说《北梦琐言》,而非官方史书。

3、额外史料:55岁的皇帝朱温,还释放宫人、宫女:

55岁的朱温,临死前五年(开平元年九月),释放宫女的敕令——出自后周王溥《五代会要》(后周继承自后唐,作为对手,记录了朱温释放宫人、宫女的敕令);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五代十国仅有的两条释放记录,第一条为55岁的朱温,第二条为59岁的李嗣源

总结一下,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朝不保夕;整体上皇帝后妃数量都偏少,子女也相对不多。开国皇帝也都是马上皇帝,不少人都征战到临死的前一年!(因此结束五代十国的赵匡胤,也被民间称为一条棍棒打下三百州天下

四、我为朱温说的第二句公道话:朱温死后,纵观诸子结局,他的后眼极准。

拉长时间,纵观博王朱友文、废帝朱友珪、末帝朱友贞的失败结局,我们得说,朱温毕竟一代枭雄,晚年担心没错。

朱温被梁废帝杀——博王朱友文被梁废帝杀——梁废帝朱友珪登基,被梁末帝杀——梁末帝朱友贞登基昏庸,被李存勖击败自杀。

后梁的接连失败,再一次印证了枭雄朱温的眼光: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矣。

五、我为朱温说的第三句公道话:朱温绝不是好人,但也不是绝顶淫魔,他是一个真实存在、呼吸的历史人物,有很多人的影子,是需要二分看待、独立思考的乱世枭雄。他在最难立足的废墟河南,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点打援,打败了(或吃人、或儒法、或英武、或流氓、或联盟、或背信的)各种军阀,建设出了一片天地,这是朱温一生最光辉、最耀眼的历史成绩,连毛泽东都为之赞叹;历史上荒淫皇帝很多,狡猾、残狠、功利的乱世朱温,征战开国,后妃数量有限,别再人云亦云,只提扒灰荒淫的朱温了。

六、评价朱温——面向微观史学: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涛说精彩历史——五代十国108外号

1、朱温:

出身外号:偷锅贼、偷锅朱三;

追加外号:五代雄猜帝,狡枭残狠帝、后梁发展帝、后梁争议帝、弑君被弑帝、废墟立国帝、离奇招黑帝、五代头名煞神、背信弃义朱全忠、忧心猜忌帝;

主要身份:后梁太祖;

主要成就:结束中原战乱,在最难立足的废墟河南,建立后梁。

主要失败原因(五代史,五次大同大异的内讧——猜忌的内讧):

一代枭雄朱温,晚年外有强敌,而内有猜忌,落入了狡猾残忍的性格陷阱,因而发生了集团内讧。朱温想立贤不立亲,却不相信大臣,未给接班人建立强有力的辅政班子;在重病之际又仓促传位,让逆子朱友珪有机可乘,最后篡位成功,弑父杀兄。

七、历史调度学分析——面向宏观史学:

郭嘉是纵欲过度死的吗(郭嘉私生活如何不检点)

【约束分析——后梁

军事约束:稍有。晚年朱温亲征,依然攻不下坚固的太原,且继承人更是不济。李存勖战三垂冈、战柏乡,在南边还有朱温的情况下,居然强攻下桀燕刘守光、刘仁恭的幽云十六州,再无北顾之忧;朱温接连进攻失败,还率军驰援桀燕,居然被李存审挡在枣强,可见朱温晚年,战场上不是对手了。

政治约束:无,朱温政治能力比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强;

经济约束:无,五代后梁赋税低于晚唐、后唐(唐庄宗时期有孔谦),甚至可能低于后来的宋朝;

地理约束:有,李存勖占领幽云十六州后,占据了地理优势。四战之地的开封,更加易攻难守;后来后唐速灭梁、金朝速灭北宋,证明了开封防突袭之难。

资源技术约束:无;

思维约束:稍有,主要集中在朱温晚年。他一代雄猜之主,落入了猜忌的性格陷阱。

(以上约束的比照对象是后唐)

选择调度策略:

第一类调度策略,发挥优势:

1、发挥政治优势。后梁与后唐相比,优势在政治。李克用时代,不断用政治上的短视挥霍战场上的一次次胜利,最后差点被灭;继续想政治办法对付沙陀人,说不准有效。

第二类调度策略,打破约束:

2、尝试打破约束,首先是思维的。像落难的李克用一样,相信自己培养的接班人——朱友文,临危托孤,激发后梁领导集团的凝聚力。

3、尝试打破约束,军事方面的。暂缓统一天下的进程,尽可能联合周边军阀,进攻李存勖,改变树敌过多的局面。

4、尝试打破约束,地理方面的。如果真有后眼,可以尝试发展第二都城洛阳,分散风险,抵消沙陀的骑兵优势。后来赵匡胤就曾考虑迁都洛阳,有缓解契丹军事压力的考虑。】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