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一部伟大的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在美国上映。
虽然电影没有取得什么特别高的成就,但其中的恐龙形象却深入人心。
尤其是反派霸王龙更是掀起了一阵恐龙崇拜热潮。
出于对武力的渴望,哪个男孩子小时候不崇拜几种威猛的恐龙?
侏罗纪系列的新作《侏罗纪世界》
我有知识我自豪的超威蓝猫后来也推出了恐龙时代系列,想必多少是受到了侏罗纪公园的影响。
在人们的印象中,恐龙估计是这个星球上存在过最可怕的生物了。
它们集合几乎所有最具进攻性的特征,身躯庞大、行动迅猛、皮肤粗糙、牙尖爪利,还有令人惊恐的嘶吼声。
某一些肉食性恐龙被描述成地球上最强大的捕食者。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幻想,符合主流审美的合理幻想。
那些逼真且生动的复原形象也许离真相还有很远。
…
今天我们对恐龙形象的复原几乎全部依赖于出土的化石,其中大部分是骨骼化石。
仅靠骨骼对一种生物进行复原,能做的基本上是根据现有生物的特点瞎猜。
举个例子,假如有这样一些恐龙的骨骼化石,那我们会如何复原呢?
按照传统的恐龙复原套路,这样的复原似乎合情合理,符合时代的特征。
但是很遗憾,这并不是什么恐龙的骨骼,而是一具虎鲸的骨骼标本。
无独有偶,河马作为一种大型陆生动物,凭借其圆润的体态,粉红色的皮肤,还有尾巴搅大便的绝技,也成功圈了一大票的粉丝。
可是如果我们只见到了它的骨骼,那可能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巨大的下颌骨和粗壮的獠牙,俨然是一种危险的超级掠食者。
仅仅凭借骨骼复原一种生物局限性非常大,对于皮肤、脂肪、软组织等的复原更是难上加难。
即使是现存的一些生物,我们也会在生物复原上犯些啼笑皆非的错误。
18世纪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瑞典的一位省督向国王弗雷德里克进献了一批捕猎回来的珍稀野生动物。
其中有一头宝贵的狮子,可惜的是,狮子送回来已经只剩下皮毛和骨头。
于是复原的任务就交给了标本师。
然而,这位标本师并没有见过真的狮子,只好死马当活马医。
结果,这头复原出来的狮子凭借它惊人的容貌成为了如今游客们瞻仰的对象。
有皮有毛有骨头的现存生物都复原成这样,几千万上亿年前的恐龙谈何容易?
更何况恐龙还受到了当时一些学术权威的误导。
恐龙这个名字就是一个最大的误导。
给它起名的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是当时领域的权威。
理查德·欧文爵士
他通晓中生代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这一领域里的百科全书。
欧文对这些巨大的骨骼化石也很感兴趣,他发现这些巨大动物行走姿态类似蜥蜴。
于是便将希腊语的Dions和Sauros结合起来,创造了Dinosaur这个名字,意为恐怖的蜥蜴。
Dinosaur一词最先传到日本,被译作恐竜,中国也沿用了这一译法,定名恐龙。
这个恐怖的蜥蜴给人留下了太多刻板印象,似乎恐龙就是远古的大蜥蜴。
它们像蜥蜴一样冷血,拥有像鳄鱼一样的皮肤,狰狞的头部,简直就是怪物。
早期的恐龙复原画
随着化石考古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学家进入这片处女地。
1868年,著名的富二代古生物学家科普,对外宣布发现了一种身形狭长的巨大水生恐龙。
他在报告里指出,这种恐龙有蛇一般的脖子,高昂着脖子在水面上巡游着。
于是这种闻所未闻的生物得到了它的名字——蛇颈龙。
早期的蛇颈龙复原图
实际上,这位大名鼎鼎的古生物学家在复原蛇颈龙的骨骼标本时,错误地将头骨按在了尾巴上。
但科普的描述已经深入人心了,尽管在几十年后就已经证实,蛇颈龙的颈椎骨几乎不能活动。
可是拥有天鹅颈的蛇颈龙还是忽悠了人们一个多世纪。
一幅画于1897年的蛇颈龙复原图
1902年的时候,美国一位恐龙化石采集家布朗在美国蒙大拿洲发现了一具食肉动物的骨骼。
他把这些成吨重的化石送到了纽约博物馆中,布朗的老板给这种新发现的恐龙命名为霸王龙。
第一副霸王龙化石的挖掘现场
这位老板迫不及待地想将霸王龙公之于众,命令布朗赶紧将这些骨骼拼装起来,重塑它生前的风采。
怎料这些巨大的骨头拼装难度非常大,他们无法把霸王龙拼成想象中的模样。
最后只好拼成了一种直立行走的笨拙模样。
最早拼装的骨架
这个形象也影响了一票影视作品中的怪兽形象,早期《金刚》中的霸王龙和哥斯拉其灵感都是来自于此。
早期的哥斯拉形象
随着古生物运动生理学的进展,我们对霸王龙的脊椎和盆骨构造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
这才有了现在人们刻板印象中的霸王龙经典形象。
我们一步一步接近了真相,可是《侏罗纪公园》又开始搞事情。
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视觉效果,主创团队把很多现代猛兽的特征强加给霸王龙。
塑造出了一个近乎无敌的生物,它拥有狮子般的吼叫,鳄鱼般的狰狞外表,还时不时滴落粘稠的唾液。
虽然有不少艺术化的特征,可是《侏罗纪公园》当中的霸王龙复原形象也的确是当时最前沿的。
然而古生物研究可谓是一年一变,一个新的发现又打破了平静。
一种全身覆盖羽毛的羽暴龙被发现,其生活的年代比暴王龙要早,可以说是霸王龙的远房祖先。
羽暴龙复原图
这个大新闻让很多人都困惑了,大型暴龙类原来也能长满羽毛。
很多古生物复原画师都创作了浑身长满羽毛的霸王龙形象。
老母鸡版霸王龙
谜题接连不断,在出土的霸王龙化石中,又的的确确有鳞片皮肤的存在,这在进化上是不太可能的。
生物学上有一个原理称作不可逆论,说的是若拥有了某一种高级的特性,那就不可能退化回原来的特性。
如果早期的暴龙从鳞片皮肤进化出了羽毛,那之后的霸王龙就不可能退化成鳞片皮肤。
现代的一些生物给了科学家灵感,犰狳满身的鳞甲是一种变异的皮肤和毛发。
巴西三带犰狳
所以真正的霸王龙身体的两侧的皮肤覆满鳞片,而头部和背部也许还残留着一些羽毛或毛发。
霸王龙究竟有没有毛发这件事以目前的资料和知识水平,还不能够解答。
只能等更多有价值的化石被发现,我们才能接近真相。
除此之外,在古生物复原领域还有一个大难题等待解决——体表颜色。
早些时候,因为鲜有保存完好的化石皮肤出现,也没有相关的技术支持,古生物的颜色无从知晓。
后来,科学家们通过观察皮肤当中色素细胞来推断它们生前的颜色。
结果发现大多数的皮肤化石中黑色色素的含量比较高,因此经常把古生物都涂成黑棕色。
皮肤中的两种色素细胞,右为黑色色素细胞
可他们当时不知道,无论生物生前是什么颜色,化石上永远都是黑色色素居多。
原因很简单,黑色色素是最稳定的色素细胞,历经千万年其他的色素细胞大多都被破坏殆尽。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虹细胞,虽不含有色素,但其特殊的结构能反射特殊波段的光,也能显现出不同的颜色。
五彩斑斓的水蚤靠的就是虹细胞
所以霸王龙还有可能是五彩斑斓的,甚至是鲜嫩的粉红色。
即便是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霸王龙,我们对它的了解其实依旧少得可怜。
以人类有限的认知去揣测大自然的杰作,当然难以触及真相,更何况还有很多先入为主的思想作祟。
人类对同一片土地上生长的生物都不敢称得上了解。
这样想来,外星类人智慧生物的说法可笑至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