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28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中国坚持其动态清零政策
两年前,中国因其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成功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但是,中国坚持所谓的动态清零政策,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其他国家(其中大多数出现更严重的疫情和更高的死亡人数)正取消严厉的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中国官员表示,要避免一场公共卫生灾难,仅靠疫苗是不够的,需要采取旨在消灭新冠病毒的严格控制措施。
1.动态清零就是零病例吗?
在理想状态下,是的。自中国中部的武汉市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北京的看法没有多大变化:这是一个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消除的公共卫生威胁,无论是通过人或动物传播,还是潜伏于来自国外的冷冻食品或邮件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要求任何来自境外的人至少隔离两周。在国内,即使出现零星病例,也要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核酸检测、追踪接触者和隔离高危人群,以将疫情扼杀在萌芽状态,终极手段是整个城市实施管控。动态清零承认存在感染,但力图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感染性极强的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增加了中国的疫情防控难度。
2. 中国为什么坚持动态清零?
按照中国的考虑,这样做利大于弊。中国政府估计,采取这一战略避免了100万人死亡和5000万人感染。迄今中国只有不到5000人死于新冠肺炎,且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病毒最初传播阶段。相比之下,美国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超过90万,而美国人口还不到中国的1/4。北京通过这些数据宣扬其制度的优越性。动态清零政策还让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保持增长,而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在2020年呈现萎缩态势。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而且在2022年开端的表现强于预期,尽管其前景将受到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因素的影响。这促使中国尝试建立一个闭环系统:允许一些工厂继续运行,同时坚持动态清零。工人们被置于一个防疫气泡中,定期接受核酸检测和体温监测。
3. 中国防疫策略的弊端是什么?
病毒传染性越来越强,导致更频繁的疫情暴发,其中一些导致严格的防疫封控,一些地方的居民被要求居家隔离,非必要不跨区域旅行。有些管控措施持续几周时间,导致特定时间内食品和医疗服务相对短缺。根据调整后的政策,科技中心城市深圳3月实施的防疫限制在执行一周后被取消——按照过去的标准,时间有所缩短。同样,金融之都上海也将执行类似措施,进行为期4天的全员核酸检测。迄今,包括北京在内的其他主要城市都没有采取封城措施来控制疫情。但是,由于存在旅行限制和担心被感染,人们减少了外出旅游、购物和就餐,从而抑制了零售业增长,也加剧了投资疲软和房地产市场下滑。
4. 恢复正常的障碍是什么?
中国近90%的人口已经完成疫苗接种,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种加强针,但老年人的接种率较低。3月中旬,中国卫生系统官员表示,70至79岁年龄段群体的82%,以及80岁以上群体的约51%尚未接种新冠疫苗。
中国卫生官员明确表示,仅靠接种疫苗是不够的。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曾估计,如果中国像美国那样重新开放,将面临大规模的疫情暴发,每天新增感染者将超过63万,而那时感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尚未成为主流。世界各国,包括像印度等医疗资源不足的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医院的教训,都在不断提醒我们,一旦中国的确诊病例激增,该国医疗系统可能面临崩溃的风险。▲(乔恒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