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多少钱(最贵的榴莲多少钱一斤)

泰国新泰日报社讯 泰媒报道,6月1日下午,泰国暖武里举办2019年榴莲之王拍卖会。拍卖会上9个身价昂贵的榴莲参加竞标,其中包括6个金枕头榴莲、2个古夜套榴莲和1个长柄榴莲。

来自巴多隆木果园的长柄榴莲以150万铢(约合人民币32.9万)的史上最高价被成功拍下。此次拍卖总交易额达450万铢,将通过泰国红十字协会捐赠给医院以及慈善机构。

看到新闻的读者,当然是有些疑问的:

一个榴莲能值这么多钱?!

镶金?镶钻?还是吃了会飞?长生不老?

几百万泰铢!就买个榴莲!怎么想的......

其实,上述拍卖会对于我们而言,并不值得惊讶——

用流行词汇盘他!就能好好解释了,

中国文玩界早就能炒出号称能轻易买下几个首都楼盘的老树南疆石核桃、盘龙纹、满天星、白狮子头官帽——或来自清朝名家核雕之手,收藏之作、或来自沧海已是桑田的岁月流传,包浆挂瓷.....

资料图,图自网络

讲究多着呢!他们,曾这样说: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贝勒手中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

因此,那些串串刷子不离身的爱好者,整天有讲究地喊着就只要那些矮桩多瓣盘龙纹肉肉的金刚菩提、全品相密度大的尼泊尔正凤眼满星月、不足小拇指大小的铁包金,草里金鸟嘴梭子形文玩葫芦、满是朱砂点马蹄风化纹的九眼天珠.....

资料图,图自网络

上苍赐给地上每个人的礼物,这些从大自然挑选出的草木晶石,民间要多少,可要是配上了神韵的传统文化、宗教色彩以及稀有的精挑细选、万里择一,之后的拍卖价格,那自然要多高,就能有多高。

同理可得,如今泰国的榴莲之王拍卖会,几十万泰铢的出手较量,富人们在乎的,自然就不是榴莲有多美味、几斤几两的普通价值了,他们买下的,远不止是如此。

拍卖天价榴莲意义之一:对着全世界,宣传泰国文化,宣传特产榴莲!

泰国的榴莲自成一派,打响了东南亚的名声,挂上了满销全球的老字号招牌,随着互联网及全球资源互补的高速发展,从1976年兴起,这个名为The King of Durian——榴莲之王的拍卖战场,要的就是这个重要宣传点!

试想,诸如欢迎品尝!泰国榴莲味美价廉,吃过都说好!的枯燥标题,这要放在国际新闻版块,你估计连扫一眼的欲望都没有,茫茫文字海洋中的榴莲,还是那普普通通的榴莲,若要更深入,泰国人推广不出去,外国人也没那动力去了解。

但泰当局和水果业者面临的问题偏偏就是:

榴莲,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打动万千食客的自豪。而如何让当地特色榴莲美食文化,绕着地球多跑几圈,便是贸易发展之需要,也是本土情怀之彰显。

结果,一颗价值几百万的榴莲,人人抢着拍卖竞价,打破头地疯抢!,就成了激起读者好奇心的宣传标题策略。

标题起好后,世界的那一头,外国读者开始试着去想象,去感受——

在暹罗的榴莲,究竟让泰人狂热到何种地步?

拍卖背后,是否藏着一段与古泰传统相依的至情至性?又是否悄悄延续着百转千回的慈悲诺言?

无论怎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拍卖会遇见泰国,了解榴莲,还有这段泰国人用双手余温坚持守护下的美食文化,经久而不褪色。

何况,背后原因不止于此,举办这场拍卖,实属一举多得,多方获利。

拍卖天价榴莲意义之二:以一种水果,诉说泰式企业社会责任,温暖泰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年,榴莲拍卖都会进行。

被用来拍卖的榴莲,无非具有以下特殊性:某果园第一个成型的榴莲、美丽而另类的形状、长得酷似徽章及神话标志的长柄、内外颜色反常的难得一见.....

泰国春蓬府惊现金色榴莲,已申请参加拍卖

也许,这和中国文玩界一样,大多是在追求品相挑选及背景来历的特殊性。

榴莲的特殊性,就是拍卖会上竞价不停的引线,参与竞拍者,常为企业代表、公务单位代表。

然而,表面上追求榴莲性状奇特的资金倾倒,其实并非他们稍作玩乐的简单噱头。

竞价者明白,邀请他们的主办方,会将天价水果的善款透明而直接的捐给当地的医院、校园、灾区、老人院、救济站等地。

与其说评选榴莲之王只是个拍卖会,倒不如说,这其实也与慈善挂钩。

一来,透过拍卖会和慈善捐助,胜利的竞拍单位企业能得以广泛宣传,企业利润将因为良好的形象得以发展,知名度也因此提升。

二来,每年榴莲之王的善款,也确确实实捐了出去,在泰国社会最需要温暖的地方,插上了一根又一根火把。

企业,盈利性组织,目的很简单——只要长期可持续性的盈利,企业就能得以生存延续。

慈善,非盈利性行为,需要自发的慷慨相助,勇于伸手,乐于倾注,不求回报。

榴莲之王,这场一年多季度的拍卖会,从成立开始,就向各大泰国企业明确交代——请尽你们的一切所能去做善事吧!无需惧怕慈善的付出,因为慈善与你们的公司发展已为整体,不分一二。

更重要的是,作为承接企业社会责任及企业自身品牌形象宣传的载体——榴莲,这种当地水果,也因拍卖会效应,走向世界各地。

在本编布周看来,慈善二字,面临太多非议了。

慈善,是自发的善念,捐还是不捐?

名人名企,收入颇多的,他不捐,社会常骂他一毛不拔,从社会拿到的金子,却一粒也不让它返回社会;他若捐,那么也常不慎难洗炒作自身,宣传自我的做作嫌疑。

言论自由,各国社会都有很多张嘴。

只希望,类似于榴莲之王的评选模式能继续明目张胆地鼓励行善,

就喜欢榴莲文化也好,就比个钱多也罢,真捐个善款也行,想图个乐子也请。

其他非议,那就随他喜欢吧。

反正,随着榴莲之王拍卖的进行,越来越的企业因此获得宣传受益,飞流直下的善款也得以发出,泰国榴莲的文化更顺此绽开遍布。

不知道,善有善报、利己利他的慈善荣光,算不算是一种互助的美德?

又或者,要被批判成有利可图、顺便行善的残缺圆满?

拍卖天价榴莲的意义之三:极端天价选秀是假,保护传统种植业是真!

榴莲,泰国有,马来西亚也多,在中国也能随意吃上。

遗憾的是,光阴的无情,房产抢地发展不依不饶,果园面积萎缩,海外买家恶性竞争对榴莲市场也造成干扰。

榴莲的魅力,开始变得平庸寻常,甚至不断消退。

纯正的老树榴莲遭到忽视,又或被迫砍伐、转移,接着,连结出一粒果实的能力都没有了。

作为主办方,泰国暖屋里府农业及环境保护部门时常在担忧着:

真害怕吃着榴莲的食客,只知道榴莲名叫榴莲,而作为榴莲进出口的大国,我们也在数着大批收入钞票,麻痹自己,向世界各地炫耀榴莲水果产业还是青春不减,在媒体发出一篇又一篇,‘当下果园发展一片姹紫嫣红,生机无限’。

对于泰国而言,举办榴莲之王拍卖,旁观者难以见得当中蕴含着什么宏伟心愿,但从主办方的宗旨出发,获奖的榴莲,它们来自哪片古老果园,种植技术如何被传承,土法采摘施肥的规矩又在怎样挑剔....

所有的诸如此类,都因一个不起眼的天价水果拍卖会得以保存,纪念。

现在看来,泰国满地举办的榴莲美食节,也就很好理解了。

出于对大自然的爱惜,出于对泰国文化的一厢情愿。

在本编布周心里,这场榴莲之王拍卖大会的担忧或许可以这么理解——

如果经济进步是一场赌注,那么当民众拼尽全力对着一切贸易猛发展,打算拍案下注、破釜沉舟时,才发现原来祖先留下的无价传统生命已经所剩无几了。

面对土生土长的民族特色,面对老祖宗交给我们保管的东西,

只愿所有人,都能成为守护者,跳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糊涂,

至少在这一代,我们当保持极致清醒,活得比谁都累,

不为什么——东西是我的,我当有那凌然霸气,谁也别想抢!

无论何国何地,只愿更多人去守护眼下来之不易的文明成果,还有那些容易离我们远去的遗产瑰宝。

转载注明出处:华峰博客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