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co(关于ameco的基本详情介绍)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读书的重要性,高尔基先生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古往今来贤人义士对于读书的推崇。10月1日至6日每天10:15分,BTV文艺频道《文化之约》栏目与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合力推出国庆特别节目《名人大讲堂》,特别请来于丹、阎崇年、萨苏、康震、王立群、曹文轩等来自各领域的名家齐聚大讲堂,将在节日期间为观众奉上一场精妙的文化盛宴。

主讲人简介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厦做侍应生。自此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AMECO等公司工作,现为一家美国公司驻日的网络工程项目主管,住在日本关西的小城伊丹市。因为亲戚中有几位文史方面的专业人士,养成对文史的爱好,曾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现回到国内工作。他曾出版过《国破山河在》、《尊严不是无代价的》、《退后一步是家园》、《京味九侃》、《中国厨子》、《嫁给太监》、《梦里关山走遍》、《与鬼为邻》等书。他是新浪最佳写作奖获得者,其新浪博客在2006年被评为年度新浪最佳写作博客。

导读

国产经典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抗战英雄李向阳,手持双枪、勇武杀敌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李向阳也成了双枪的代名词。但是否有人注意到李向阳的双枪并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会一只枪有准星,一只枪没有准星呢?生活中到底有没有李向阳的真实原形呢?与小兵张嘎一样,在抗战时期出现了很多的小八路,他们配合八路军做着情报工作,战争结束后,其中一位小八路感慨道:抗日战争胜利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了,胜利以后再也不用吃油条了,一提吃油条这么难受,难道是侦查工作的后遗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0月3日10:15分,BTV文艺频道《文化之约》栏目与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合力推出国庆特别节目《名人大讲堂》,特别请来萨苏为您讲述抗战老电影里的真实故事。让我们一起先从下面这段访谈笔录中对这期节目内容做个了解,更多详情请关注10月3日10:15分BTV文艺频道(歌华有线22频道或622频道)播出的内容。

《文化之约》国庆特别节目《名人大讲堂》之萨苏访谈笔录:

李向阳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萨苏:李向阳是有真实原型的,而且这位真实的原型今天还在世,他是谁呢?就是当年河北徽县的五中队的队长,名叫郭兴,已经92岁。

李向阳的双枪为何不一样?为什么会一只枪有准星,一只枪没有准星呢?

萨苏:李向阳有个外号叫双枪李向阳,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两支枪是不一样的,左手是一支三号驳壳枪,那叫警用匣子枪,右手是一支二号驳壳枪,是没有准心的。那大家觉得很奇怪,你说打仗嘛你这个手枪总要打得准一点,没有准心你怎么能打得准呢?如果他的枪的前面准心还在的话,那拔枪的时候这个准心就可能勾住腰带,这枪你就拔不出来了,那怎么办,就把这个枪的准心去掉。可是又有一个问题,你准心去掉了以后,一旦跟敌人打比较远的距离作战的时候,你的枪打不准了怎么办,所以他要带另外一支枪,这就是双枪李向阳的由来。那么这个就是可以看到当年老电影之中的真实。

我们后来才发现其实驳壳枪在当时中国军队里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装备,为什么要用它呢?主要是因为这种枪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它装的子弹很多,打起来像个小机关枪一样;第二它把这枪套接到后边就能当冲锋枪使,顶在肩膀上打。大家还可以想一想电影里的李向阳打这个驳壳枪的时候怎么打法。你看现在的驳壳枪要是这样打就跟剁肉似的这么打法那肯定是外行,李向阳打枪的时候呢是斜着眼睛,枪呢放平了打,平着这样一枪一枪打出去。我开始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打枪,后来就是碰到了咱们北京市一个老侦察员,他说我们当年打驳壳枪确实就这么打,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驳壳枪有毛病你射击的时候打一枪它自己往上跳,所以你要是像剁肉这么打靶的话,一枪打过去以后这个枪口朝天了,你第二枪再打绝对打不着对手。那么真正懂行的人就是很简单,你不是枪往上跳吗,我把枪放平了打,那么一扣扳机以后呢正好打成一个扇子面,就打成一个扫射。

《地道战》中的地道有什么样的由来?

萨苏:好多日本兵都在他们的日记或文献里面描述过地道战的事情,他们说过一个奇怪的观点:八路军的地道是很奇怪的,挖得那么长没听说哪个地方塌过,质量很好,施工标准很高,当时八路军怎么能做得到呢?地道战的思想是哪来的?

有人说是古代在华北地区因为我们这经常会有一些马匪还有响马之类的人物,像窦尔敦这样的,那窦尔敦要是碰上官府黄三泰怎么办呢?就是挖,在地上挖一个坑藏在里面,窦尔敦就变成蛤蟆敦了,躲在里头就不会被官府抓去。那么后来抗战的时候我们一看这个主意不错啊,就把它连起来,这一个一个蛤蟆敦连在一起就变成地道,这是一种说法。

但是我采访过吕正操将军的儿子吕彤羽有另外一个观点,他说这个华北地道战还有一个起源,因为华北这个地区有一种没有盖的地道叫道沟。道沟是什么呢?本来是这个华北到处都有大路,因为大车不断在里面走,就逐渐的陷下去了,陷下去就形成道沟,等于是两边高,路比较低。这个道沟八路军在里面走的时候外边人还真看不见,就是一个没盖的地道,所以早期的时候很多八路都在这活动。而且八路军还干了件有意思的事,把道沟进行了修整,挖得更深了。您这大车走的时候两边有轮子,中间这个土垒子它不去掉,于是它就沿着两边的道走。这样一来就有意思了,八路军在道沟里可以走,日本兵的汽车走不了,道沟发挥作用以后,有人开始想既然这个没盖的地道可以起作用的话,我们做成有盖的不是更好嘛,于是地道战就这么开始起来了。

抗战老电影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萨苏:当年铁道游击队进行铁道作战,一个科学家的助教指导工兵插爆破装置,检查时发现线全给插反了,此时日本巡道车临近,这位助教冲上去重新接线,以前没有人炸过铁道,日本人以为是农民在刨东西并没有理会,就这样,在日本车的探照灯下把日本火车炸了。

10月3日BTV文艺10:15分,作家萨苏为您揭秘抗战老电影幕后的真实故事!敬请关注10月1日至6日10:15分,BTV文艺频道(歌华有线22频道或622频道)播出的《文化之约》名家大讲堂系列节目!

获取更多文艺精粹,敬请关注BTV文艺频道官方微信账号

转载注明出处:华峰博客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