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他虽然学问博大精深,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但因行事特立独行,造成其人生经历曲折。
老年梁漱溟
下面就来分享梁漱溟先生的故事。
一、四个没想到,成就学问大家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0月18日,梁漱溟出生在北京,其先祖为元世祖五子忽哥赤,后入籍河南开封。他的一生其实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幽默地自述:中学时参加过革命团体,后来却最反对暴力革命;报考北大落榜,却当上了北大教授;自己最讨厌哲学,结果在北大偏偏讲起了哲学;以研究佛学起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梁漱溟6岁开始在家读书,7岁进入了北京中西小学堂,然后进入了顺天中学,在这些一流的学校中,梁漱溟的学业虽然是飞速精进,但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逐步形成了不拘一格、不肯落入俗套的思想,凡事都想换个角度思考,这为他一生行事特立独行埋下了伏笔。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的热血青年梁漱溟,毅然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在顺天中学毕业后任京津同盟会《民国报》编辑兼记者。总编辑孙炳文为其拟漱溟作笔名。然而,梁漱溟先生后来却最反对暴力革命。这是他的第一个没想到。
成绩一直很优秀的梁漱溟,在报考北京大学时却未能被录取,求学不顺后,他的仕途却很是坦荡,在弱冠之年便当上了内阁司法总长秘书。1915年,梁漱溟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中心思想是佛教才是最高的精神境界),引起了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正在寻求人才的蔡元培的注意。
梁漱溟照片
《究元决疑论》的中心思想引起了许多反对的声音,但蔡元培校长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学问应该兼容并蓄,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和主张。不仅如此,蔡校长还邀请梁漱溟来北京大学哲学系当教授,这样,一个24岁的中学生居然一跃成为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这则新闻让当时的舆论大哗。并且成全了梁漱溟的第二个没想到。
由于梁漱溟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上母亲去世的缘故,他曾几度想要自杀。后来为了开解,便开始潜心佛法,做了一位坚持吃素的居士,在北大聘请他当教授之前,他正想前往衡山出家为僧,可是人家不收他。这真是想当和尚,寺庙没收,而北大却收了,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造化弄人吧。
在北大任教期间,梁漱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他上的哲学课,注册地听课生是80人,结果真正来听课的学生有200多人,不得不移到大讲堂授课。这样的火爆程度,纵观整个北大,也只有蔡元培和胡适的课能与之相提并论了。这位原来讨厌哲学,结果到了北大不仅教了哲学,而且深受学生们欢迎。第三个没想到就这样到来了。
原来只是专注于佛法和哲学的梁漱溟,后来为何又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呢?,这完全源于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1918年,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在对世界的彻底绝望中跳湖自杀,自杀前他曾问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这个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青年梁漱溟
但是,梁济还是决绝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件事对梁漱溟的打击很大,由于父亲是前清文官,曾多次劝导儿子读儒学,所以后来梁漱溟又专心研习儒学,以完成父亲的遗愿。因此,第四个没想到就这样出现了。
无论是哲学还是儒学,从开始涉猎到学有所成,梁漱溟都是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由此可见,他的确是个天赋异禀的人。四个没想到成就了他的学问博大精深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行事特立独行,走过曲折一生
梁漱溟先生行事特立独行,最典型的事例之一要从他第五个没想到说起:即他是标准的京城人,却没想到致力于乡村工作。梁漱溟自认是一位思想家,而并不是学问家,因为他一生只关注两件事: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
1924年,31岁的梁漱溟在北大正干得风生水起时,却奇怪地离职了,随即前往山东推行一生最大的理想——中国乡村建设运动。这是梁漱溟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积极追求探索,认为乡治是中华民族自救的根本出路。并且亲身践行,赴山东邹平筹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梁漱溟与二个儿子
但由于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缺乏阶级,不赞成用暴力革命去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所以到头来他虽付出一生心血、全副肝胆的努力,却仍没有也不可能实现他的夙愿。
梁漱溟先生行事特立独行典型事例之二,发生在解放后。因为梁漱溟在共产党最困难的时期,曾两次前往延安,让毛泽东非常感动,所以共产党人早已把梁漱溟当作自己的党外朋友了。毛泽东同志有什么事情都喜欢征询一下他的意见。
1950年,中国志愿军要参加朝鲜战争,毛泽东对这件事征询梁漱溟的意见,可梁漱溟却表示不同意,他认为新中国和美国抗衡,后果如何,不能预料。后来,共产党希望梁漱溟能够出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组织的一个职务,梁漱溟却拒绝了,他只想当第三方势力从中斡旋,想旁观者清。
思想家梁漱溟
1953年,终于到了梁漱溟自认为铸成大错的时候了,这年的9月,中共中央举行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扩大会议。梁漱溟在大会上发言,发言很长,大意是说建国后的政策对工人有利,对农民不利。后来,梁漱溟和毛泽东在大会上开始争论,会场大乱,众人纷纷要求梁漱溟下台,但梁漱溟坚持不下台。
这场争论结束后,毛泽东批示:梁的问题还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梁漱溟也写信要求请长假,闭门思过,毛泽东没有亲自回信,他派人转告梁漱溟,以后有会议和活动还会通知梁漱溟,参不参加,随意,此后,梁漱溟真的居家学习,三十年未露过面。
总之,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漱溟先生的学问博大精深,一生爱国爱惜,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但是他行事特立独行的做法,却让我们引以为戒。历史的事实充分说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温柔地改良是完全不能取得革命最终胜利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并且能让我们的祖国强大、人民富裕、民族复兴。
教育家、哲学家梁漱溟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