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的特色民居(阳泉的特色美食)

院落作为文化,在中国出现很早,殷商时就有典型的实例。典型的中国式院落,即采取中轴对称向心凝聚的格局,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内部开敞为院,外部围以封闭院墙,封闭与开放的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这种院落,一方面,家庭保持了与外部的某种隔绝,以避免自然和社会的不测,保持生活的宁静;另一方面,来自农业生产方式的心态,乐于亲近自然,在家中就能同时看到天、地、花草和树木,有一个可以和自然时时对话的环境。阳泉市名宅大院,多数为明、清时期的晋商民居建筑。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二进、三进乃至四进大院(如平定县西关黄家大院);二是前后左右正偏搭配大院(如平定县西关陆家大院、中社刘家大院);三是从一个大门进去有横向走廊与多个小门的横向连片大院(如平定县庙沟村白家大院、上董寨村王家大院);四是一大门左右式套院(如平定县庙沟村潘家大院);五是依山赋形逐层拔高,并以石砌街(通)道与上下院门连通或以石察(石阶)为通道而上下连亘成片的住宅群(如郊区官沟村张家大院、小河村石家大院、平定县良浒村潘家大院);六是二进四合院(如平定县槟榔刘家楼院和西锁簧李家院)等。这些院落的最大特点是,门厦、门楼、影壁、天地与土地神龛以及主宅前檐和厢房廊枋与窗棂之三雕工艺精巧绝伦。这些大院,不仅以实物诉说着阳泉晋商的辉煌历史,而且代表着阳泉地区古代民居的典范,它是阳泉市一笔丰厚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下面简要介绍和分析几处阳泉市的名宅大院:

郊区小河村石家花园,郊区小河村为全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石家花园,坐落在小河村南口的西山坡上,被倒U字形的两大坡托起,坐西朝东,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背山,既可防西北风沙的侵蚀,又可广纳朝阳之瑞气;面水,既可疏导宅第之污积,又可受泊水之润泽。背山面水的宅第布于山坡之上,使大院终年神清气爽,阳光灿烂。大院中有一牌坊的横额上刻着四个大字:爽挹西山,一语中的揭示了大院选址的奥妙所在。大院前坡的高度不计,从进院的第一个台阶算起,要登76级台阶才能到达大院最上面的正屋。石家花园的主宅是由21个小院组成的一个大院。大院有6座大门、3个后门。21个小院由72道过门相连,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院中有院,院上有院,院旁有院。72道过门一开,院院相通,扑朔迷离,如入迷宫;7道过门一关,个个小院又互不相扰,自成一统,十分幽静。这些错落有致的小院以台阶或左右关联或承上启下。大院中的台阶如链子般环环相扣,把21个小院如珍珠般串到一起,使大院格局变化有序,稳中显活。小院均有高低不一的月台,月台上是一明两暗的三眼窑洞,月台下配有左右厢房,每组院落的大门内外又有影壁、照壁,小院间又有宽窄不一的通道,整个布局给人以一种曲径通幽、神秘莫测的感觉。在大院中,不论是宽敞高大的倒座、过厅,还是壮丽的门楼,小巧别致的书房、绣楼,其屋面均为清一色的单脊双兽和五六兽的硬山式,既充分展示了明清时期北方民居的建筑特色,又使建筑从整体上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进入石家花园犹如进入了艺术的殿堂。精美的雕刻作品散见于门楣、挂落、雀替、墙基石、柱础石、影壁、窗棂、隔扇及门楼和前檐饰品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石家花园,有许多匾额、楹联点缀其间。这些墨宝无疑为大院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氛,构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起到了为大院上品位、上档次画龙点睛的作用。院中有园,这在阳泉市也是独此一家,真可谓院中有园,情趣盅然。

郊区官沟村银圆山庄:郊区官沟村为全国第二批传统古村落。银圆山庄,蜗居于官沟村菜山坡上,负阴抱阳,坐西面东。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左右。层楼迭院,气势雄伟,属典型的北方式民居建筑群。进入山庄先要踏上山坡,山坡铺坡的石料平均每块折合大洋一块。故将入庄的石坡称为银圆坡,此山庄称为银圆山庄。银圆山庄占地2万平方米,由11套院落组成,在30米高、75度斜坡的石崖上卧山而建,神奇的是,这偌大的建筑群三分之一位于地下,有迷宫般的暗道明道、明窑暗窑,暗窑之中又有暗窑。山庄整体建筑布局严谨,街巷、院落各自为政又相互关联,通水、通气透光。院中见院,门内套门,窑上建房,正偏有别。从山门通过暗道可进入他院,直至顶端主宅。310间窑洞瓦房,随势而立、错落有致,显得既有商家庭院之大气,又有农家山庄之清秀,形成一座城堡式阶梯状庄园,俨然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世界。正如著名史学家张恒寿诗曰:杨柳丛中半作家,清流一典旁村斜,春风不管人归否,开遍故园桃杏花。这是对其家乡的真实写照。

平定县上董寨村王氏庄园:平定县上董寨村为全国第二批传统古村落。王氏庄园位于平定县上董寨村西,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是当时平定县有名的殷实大户。其庄园建筑在县域北乡独领风骚,其规模恢宏,布局巧妙,匠心独具,艺术价值很高。王氏庄园,共由7所院落,70多间房屋组成,占地20多亩。主宅坐落在村西,由3处院落组成,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城堡式庄园,坚固而美观。院中套院,门内有门,兽头龙脊,飞檐斗拱;砖雕石刻,描金绘彩,雕琢之精巧,为后人所叹服。三处院落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坐北朝南,分上下二层。下层一字排开12眼窑洞,为长工窑。进入二门,第一院落正面是三眼高大明亮的窑洞,青石建造,东西配窑各两眼,南面为一宽敞的大客厅兼大门。从大客厅进去有东南房、西南房各一间,为木阁建筑,每间10平方米左右。整体建筑面积较大,豪阔气派,砖雕、石雕、木雕精细,人物花草,山水松鹤,栩栩如生。门楼造型讲究,精巧别致,称为垂花门楼,尽显商人气魄。第二院落、第三院落,气势虽不及第一院落豪奢,但处处均显新意、均有创意,无雷同之处,非一般民居所及。整座庄园依山傍水,树木成林。院前自西向东有温河水环绕,流水潺潺;院后地形险要,山势险峻,环境幽雅,美妙宜人。

作者系阳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三晋文化研究员

崔庆和

转载注明出处:华峰博客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