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季节还能找到春天和夏天错过的鲜花吗?
16岁的爱情,93岁时还能保鲜如初吗?
山盟海誓、天涯海角,那些随风散去的诺言还在时光里依旧吗?
别人的态度我们不敢讲,但是93岁的张淑英,却在用一辈子深沉的爱意诠释着感情的真挚。
春日回忆,刻骨铭心
从14岁嫁给钟崇鑫,张淑英就只过了两年的幸福婚姻生活,此后钟崇鑫辞别上了战场,张淑英便在家苦苦等候。
1937年到1944年,她虔诚地祈祷丈夫一切平安,虽然杳无音讯,只求事事顺遂。
可惜,关于钟崇鑫的噩耗还是无情的袭来。
她苦等77年,就为了寻求一个真相,直到93岁终于赴台湾祭奠,既是祭奠自己的前夫,也是祭奠那段难熬的青春……
在14岁的时候,会遇见怎样的光景?
是夏日里茂盛的枝桠?同桌散发香气的衬衫?亦或是讲台上工整的板书?
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却不是张淑英的青春。
对于当年的张淑英来讲,14岁,意味着她即将遇见那个永不褪色的男儿郎,带给她刻骨铭心的回忆。
那是1935年的春天,在福州西湖公园旁的小茶馆内,张淑英脸上稚气未脱,圆眼樱桃唇,如白藕般的细胳膊撑着脑袋。
她的眼睛看向窗外,杨柳低垂、绿树吐荫,不知名的野花放肆地绽放,这是独属春日的盎然。
不过张淑英的眼神虽然投射着窗外,这片难得的景色却是没看进去几分,她现在正满心的紧张。
因为,她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相亲。
在那个年代,没有念书的女儿家,14岁结婚是再正常不过,可是张淑英还是忧虑万分,不知相亲对象是怎样的人呢?
会不会第一面就迟到?会不会没有绅士风度,等会该说些什么开场?张淑英在心里酝酿着,只希望到时候不要丢脸才对。
须臾,一个高大的身影走到桌前,张淑英的母亲热络地介绍两个年轻人认识,之后又识趣地找借口离开。
这人便是张淑英此行要见的相亲对象——钟崇鑫。
与14岁的张淑英想比,钟崇鑫实在称不上一句年轻人,因为当年他已满30岁,因为学业与事业的缘故,迟迟未成家,这才想着相亲寻个合适的对象。
不过, 钟崇鑫的岁数与阅历,倒也给他增添了一份小年轻没有的成熟魅力,如同夏日里滚滚袭来的热浪,不容忽视。
他一米七五的个子,健硕的体魄,直给张淑英厚重的压迫感,继续向上打量看去,只见他衣着得体熨帖,五官深邃但眉眼温柔,继而又不觉得疏离感很重了。
他是1929年从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的学员,文化素质都不低,30岁的年纪就已当上了军官,是年轻有为的那一类人。
钟崇鑫完全没有张淑英预料中的那样彪悍和强横,而是怀揣着南方人特有的温和与含蓄,钟崇鑫的老家在重庆荣昌,脾气却不火爆。
当然,这或许是在张淑英面前特意的收敛。
二人相对无言,空气里透露出淡淡的尴尬,不过属于荷尔蒙散发的甜腻气息,此时显得更加浓厚。
钟崇鑫开口问张淑英:你会写字吗?
张淑英彼时刚从私塾毕业,识字写字这些基本还是会的,她轻轻的点点头,随后钟崇鑫从包里掏出一支钢笔递给她,示意让张淑英写来看看。
张淑英接过笔,两人的指尖不可避免地碰在一起,张淑英耳尖顿时通红,飞快地低下头去,在纸上写下三个字洋头口。
这洋头口是张淑英的家庭住址,钟崇鑫端详着少女写的字迹,赞赏的点点头。俗话说字如其人,张淑英的字果然如人一般端秀清新。
他们喝完茶,钟崇鑫送她回到家中,临别前还很是依依不舍。
这段感情是水到渠成般的顺利,像是一见钟情迸发出来的火花,又更符合细水流长的惬意,总之,在那个春天,张淑英与钟崇鑫,成了彼此分不开的一对恋人。
两年相伴,七年等候
再不久之后,钟崇鑫提婚了,带着不落体面的聘礼,穿着正式的军装,许下经久不衰的承诺,希望张淑英能做自己爱意永不消退的妻子。
一个月之后,二人的婚礼在福州举办,这是一场中西结合的婚礼,也是饱含着钟崇鑫一片赤诚的典礼。
只见仪式上张淑英虽然穿着东方经典的红色旗袍嫁衣,可是头顶上却不是红盖头,而是洁白的头纱,脚上踩得,更是当下百货商店才有的时髦皮鞋。
这些物件什,一件件的都是钟崇鑫下心思给张淑英配齐的,只希望张淑英能够拥有一场毕生难忘的婚礼,让她往后不必羡慕其他人。
身为军官的钟崇鑫,婚礼上前来庆贺的人不少,队里关系好的战友、平日里接触的勤务兵,各个都没缺席,张淑英是能体会到这份被重视的安稳的。
她是美丽的新娘,是被无数少女羡慕的新娘,与钟崇鑫眼神交汇,张淑英的嘴角不能抑制的上扬,如同初见时春风,吹过心头留下痕迹。
婚后,因为钟崇鑫的工作,张淑英随他定居在南京。
二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或许是比张淑英年长许多的缘故,在那些家庭琐碎里,钟崇鑫改不了作为长辈的语重心长。
他不会让张淑英替自己洗军装,总说布料太硬会磨破手掌。
他也不会让张淑英学着做美味可口的饭菜,只说简单的家常菜就足够抚慰他这一介俗人的胃口。
传承了重庆一代耙耳朵的特性,婚后钟崇鑫的财政大权也是交由张淑英打理,张淑英想要买什么东西不需过问。
反倒是钟崇鑫有些时候想打牌了,得从张淑英这里拿到许可的指令,才能获得些零花钱过过瘾。
这不是惧内,而是属于两人无须多言的默契甜蜜。
虽然当年的风气还不算开放,情人走在街上也不能过于亲密,但是钟崇鑫还是会耐着性子陪张淑英逛街散步。
两个人饭后走在熟悉的街道上,间隔一拳左右的距离,享受着最安逸的午后与傍晚。
那一刹那,所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感,也莫过于此了。
不仅如此,钟崇鑫对人的照顾,那是面面俱到的。
因为平日里忙,常常半个月不着家,钟崇鑫顾虑着张淑英一个人在家会无聊寂寞,便索性在家旁边又租了一间房子,将张淑英的母亲与弟弟接来同住,算是有个照应。
钟崇鑫这份细腻到骨子里的温柔,赢得了张淑英全家人的赞许,这也是为什么张淑英会到这个年长16岁的男人念念不忘几十年的原因之一。
在平日里的相处中,钟崇鑫时常会给张淑英讲各种国家大事,他说自己当兵,就是要随时准备着为国家捐躯。
这是实话,也是给张淑英一个心理准备。
张淑英念过书,在钟崇鑫的影响下,结婚后也没有放弃过阅读增长见识,所以丈夫说的这些道理她都懂得。
不过,心存侥幸,她希望永远都不要有那样一天。
钟崇鑫外出,张淑英就在院子里等候,嗅嗅刚晾干的衣服散发好闻的香气,剪剪院子里支出去的花柳,或者是什么也不做,就静静的发呆。
总有一个时候,门外会传来钟崇鑫稳健的军靴声,快步地踱向院子内。此时,张淑英会飞快地跑向前去,端详面前这个男人有没有添伤口,有没有清瘦一些。
有惊无险、虚惊一场,从来都是生活最美好的形容词。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让等待变得急躁不安。
1937年夏天,战事日益吃紧,在南京的钟崇鑫被调往上海,事态紧迫,他奔回家中收拾行囊,就要跟随上部队的脚步。
张淑英大概能意识到,这一次的战役与寻常不同,是充满未知数的。
看着丈夫焦急的脸色,挽留的话张淑英梗在喉头,在大家与小家面前,张淑英无法抉择,她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的,早晚会有这样的一天。
明明收拾了情绪,但是在看见钟崇鑫即将踏上汽车的那一刻,张淑英还是鼻酸得不行,她不希望钟崇鑫看见自己娇气的一面,只能转过身去擦拭眼泪。
而此时,张淑英还没有止住哽咽,后背就传来一片温热之感,是钟崇鑫抱着她,他沙哑的嗓音说:阿妹,我会回来的……
说罢,钟崇鑫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
在小家面前,他可以是扭捏撒娇的耙耳朵,但是在国家面前,他须是顶天立地的大男人。
回头的拥抱是最后的温柔,不犹豫地转身是坚毅的起点。
刚开始那几个月,钟崇鑫还能定时给家里写信报个平安,不过每封信内总是有几个令人惶恐的噩耗。
比如与他同去的表弟受了重伤,又比如认识的同乡不幸阵亡,还有钟崇鑫说,自己已提前写好遗书。
若是他当真有个好歹,你才16岁,不可能当一辈子寡妇,不要伤心太久,自行改嫁去吧!
李淑英看着信上面钟崇鑫的嘱托,不禁地潸然泪下。
再之后,作为家属,李淑英和婆婆迁往内地武汉,一路上看着逃亡的人来人往,李淑英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是一种国恨家仇与胆颤心惊交杂着的复杂情感,是斩不断理还乱的烦忧与愤恨。
李淑英接到过一同钟崇鑫的电话,他说自己在军中升任了参谋长,马上就要去前线支援了,还说很忙,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回来……
此后,钟崇鑫再没有寄信与打过电话,音讯全无。
1937年冬天,寒意料峭,李淑英终于打听到钟崇鑫所在的259旅去了南京保卫战,很多人都生死不明。
得不到确切的消息,李淑英的心一刻也无法安宁下来,凡是得空,她就跑去武汉的街道上,询问穿军装的人是否认识钟崇鑫。
不过在那动荡年代里,每个人都疲于奔命,李淑英这样没有头绪的打听,无异于是大海捞针。
从1938年到1944年,关于钟崇鑫,李淑英没有任何消息来源。
她不知道钟崇鑫在那个省份,更不知钟崇鑫是是生是死。
不过李淑英笃定,只要钟崇鑫平安,就一定会回来找自己,于是在逃难的途中,她索性与婆婆定居在了钟崇鑫的老家重庆荣昌。
1944年,是李淑英等候丈夫钟崇鑫回家的第七年,这七年间,她整日以泪洗面,双眼不堪重负埋下隐疾。
也因为常年的心神不宁与劳累奔波,李淑英生过一场大病,幸亏意志力坚定,让她撑过了那场恶疾。
也是在那一年,李淑英七年的等待被无情的画上了句号。
天人永别,埋藏心底
李淑英走在重庆的街头,突然遇见一个面熟的男人,仔细一看,居然是丈夫钟崇的战友。
李淑英连忙上前拦住他,焦急的问钟崇鑫现下在哪里?
这男人嗫喏着嘴,好半晌才悲切的说:兄已阵亡。
这四个字,一个个敲打在李淑英的心上,叫她支离破碎,苦不堪言。
顾不得体面,李淑英无法压制住心里的悲伤,一路哭着跑回家。她的婆婆得知消息后,也是哭得死去活来。
这两个相依为命的婆媳,一夜之间仿佛经历了天崩地裂,脸上写满了憔悴,头发也愈发花白。
李淑英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从不愿相信真相的偏执中走出来,钟崇鑫无法死而复生,她的生活也不能停滞不前。
第二年,李淑英的婆婆因为伤心过度,抑郁而终,李淑英强打起精神来,给婆婆操持了葬礼,自此,她和钟崇鑫的那个小家,似乎就真的从未存在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李淑英的亲人们选择去台湾定居,他们想带走了然一身的李淑英,但是李淑英不肯。
她希望能够留在重庆,找到钟崇鑫阵亡的前因后果,以及找到钟崇鑫的墓穴。
他是重庆人,我这辈子也要守在这里。
钟崇鑫带给李淑英不可磨灭的回忆实在太多了,虽然二人在一起的时间仅有两年,但是钟崇鑫给的爱护与包容,让李淑英胜过踏遍千山万水。
既然钟崇鑫无缘继续看这个世界,那么往后余生,就让她替两个人活。
就这样,李淑英留在了重庆,对于她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子说,无依无靠生活的异乡绝非容易之事。
幸亏有婆婆的同乡一直给了她容身之所,李淑英的生活负担才不至于压垮自己。
那几年,年轻有文化,还水灵灵漂亮的李淑英,没少让附近的邻居操心,因为大家直到李淑英过往,都希望李淑英能够再嫁,莫耽误了年华。
可惜,无论媒婆介绍怎样的青年俊才,李淑英都不肯再谈。
直到李自清的出现,让李淑英暂时抛下了过往。
1949年,在媒婆的再三说服之下,李淑英答应与相亲对象李自清见一面,本是走个过场,却是没想到李自清这人是如此值得托付。
与钟崇鑫的工作性质相似,李自清在公安局任职,不过是担任的文书。人如其名,李自清谦虚、和蔼、带着一份山间迎面而来的秀气与朴实之感。
面对李自清,李淑英仿佛看见了钟崇鑫温润如玉的模样。
也是遇见了李自清,李淑英才终于肯卸下一身的疲倦,再次走入婚姻与家庭之中。
如同李淑英的预料一般,李自清婚后待她极好,在饥荒年代里,他不肯让家人受苦,一介文人居然外出做苦力换报酬,把一双手磨满了老茧。
而李淑英,自然是把李自清的爱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她全心全意地为家庭付出,与李自清共同养育了两儿一女,至于钟崇鑫,李淑英会想起,但是绝不提起。
为了自己眼下的家庭,她决定把关于钟崇鑫的一切暂时埋在心底,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刻,才会有一股酸楚涌上心头。
和李自清在一起,他们家庭美满,平安顺遂,圆满了李淑英过去许多年的遗憾。
可是1983年,随着李自清的离世,前尘往事再一次被唤醒,关于自己曾经许下的承诺,李淑英希望还不算晚。
前尘往事,圆满遗憾
1988年,时年67岁的李淑英第一次给儿女们谈起自己的青春,说起一个叫做钟崇鑫的优秀男人。
李淑英告诉他们,钟崇鑫的去世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的心结,她希望能够找到钟崇鑫去世之前的下落,了解他生前最后一年都经历了怎样的苦难。
听完母亲一席话,儿女们表示完全理解,她的大儿子更是立刻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启程去往南京打听关于钟崇鑫的事迹。
无奈,时间过去太久,大儿子此行前去南京,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此时,就连一直抱有希望与期待的李淑英都开始觉得,或许真的就只能这样了,事情能够有如今这般圆满,已经是上天的恩赐。
直到时间再次延申,来到2014年。
2014年,一档名叫《关爱老兵》的节目在电视上播出,李淑英的小儿子李长贵偶然之间看到,觉得这或许是完成母亲愿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节目在重庆线下,有一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李长贵向这个志愿团队提供了关于钟崇鑫所有有限的消息,请求他们帮忙寻找。
终于,在全国几十个省份的志愿者接力之下,钟崇鑫的下落还真找到了。
原来,钟崇鑫阵亡之后,就被和一同牺牲的烈士们安葬在了台北的忠烈祠,继而,志愿者们还找到了钟崇鑫生前为数不多的照片。
将照片安放在了钟崇鑫的灵位前。
听闻找到了钟崇鑫的灵位,李淑英早就干涸的双眼留下两行清澈的泪水,她无言,沉默着,看着窗外盎然的春景。
77年,仿若一夜之隔,然而物是人非,欲说还休……
良久之后,李淑英提出一个请求,希望能亲自去一趟台湾忠烈祠,祭奠自己的前夫钟崇鑫。
当年93岁的李淑英,根本没觉得自己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因为这一趟,是她必须要去的。
知道无法阻拦母亲的决定,李淑英的儿女们表示赞同,而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听闻了李淑英与钟崇鑫的故事后还表示,全程的费用由他们筹集。
带着基金会提供的两万元善款,带着时隔77年的遗憾,93岁的李淑英终于踏上了台湾之旅。
一路奔波,辗转飞机与汽车,李淑英终于迈步踏进忠烈祠,在志愿者的指引下走向钟崇鑫的灵位。
李淑英已经老花眼啦,一直到跟前才看清楚钟崇鑫灵位上面的照片,那是钟崇鑫年轻时候的模样,是李淑英记忆中的样子。
实际上,钟崇鑫的模样早就被定格在了那一年,看见他如青春记忆里一般的俊朗,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李淑英抱着鲜花,一步步走向自己曾经的爱人。
每走一步,都是在跨越山河,在跨越时间轴。
她的鲜花上面写着:钟崇鑫烈士,妻张淑英……
在台湾待了六天的时间,每一天张淑英都静坐在钟崇鑫的灵位前,她想着,能多陪他一会儿是一会儿吧。
她的人生还有李自清作陪,可钟崇鑫只有她一个人啊,不知该有多寂寞,想着想着,李淑英又掉下眼泪。
临走前,李淑英说到:77年前我们永别了,77年后又来和你永别,我93岁了,不可能再来看你,来世我们再见!
至此,这个故事完结了,关于李淑英与钟崇鑫的爱情,文字远远不能表达那份刻骨铭心。
而最让人伤怀的,不是那些无法共同拥有的曾经,也不是那些遗憾错过的往生,而是我年到耄耋之年,一切都已无能为力,可你仍旧是少年模样。
这句话,如果是在世的两个人,那是不幸的,如果是天人永隔的两个人,那也是不幸的……
如若时光流转,得知一切事态发展的李淑英,在那个杨柳依依的湖边茶馆里,是否还会对钟崇鑫言笑晏晏、芳心暗许呢?
我想,无论时光回溯几百遍,在1935年的那个春天,李淑英与钟崇鑫都会重复当年的光景,走向无法复制的幸福的时光。